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报告

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的前景及现实困境基于滨海边疆区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8-08-15

摘 要: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中国境外农业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具备发展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区位交通条件和政策环境,在国家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进一步推动农业"走出去"以及俄罗斯增强其农产品自给能力的背景下,该地区农业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景。但在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生产资料供给难、大型农机具购置限制多、人才科技支撑不足、内外部竞争激烈、政策障碍多等现实困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拓宽投资领域、加强政策扶持、培育龙头、加强政府间协调和加强研究培训等建议。
俄罗斯远东地区1紧邻中国东北,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与中国东北地区相似,公路铁路与中国相通,具备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中国企业和农民到该地区投资农业, 目前已成为与东南亚、巴西、阿根廷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并列的中国4大对外农业开发目的地之一。滨海边疆区地处俄罗斯东南部,与中国黑龙江、吉林省接壤, 面积16.47万km2, 下辖22个市政区 (县),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常住总人口194.29万人。滨海边疆区是俄罗斯远东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同时也是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开发最密集的地区。以该地区作为典型案例研究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情况,有很强的代表性。
笔者于2014年年初赴滨海边疆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走访了多个中资农场、养殖场、农产品贸易市场,获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1对滨海边疆区农业开发现状及前景
1.1滨海边疆区农业概况
农业是滨海边疆区 (以下简称边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对远东地区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国外投资的不断增加,边区农业快速发展,2011年边区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5.93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14.8%,农业占边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92%;其中,种植业生产总值5.23亿美元、畜牧业生产总值3.15亿美元、海洋渔业生产总值7.55亿美元。
边区种植业以大豆和粮食作物为主。2011年, 边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08万hm2,其中大豆占43.0%,春播的水 稻、 麦类和玉 米等粮食 作物占30.3%,其余主要为牧草等饲料作物和马铃薯等蔬菜,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13.9%和12.8%。大豆、 粮食、饲料和蔬菜等主 要农产品 产量105.93万t, 比2007年增长45.21%。
边区畜牧业以生猪、牛和家禽养殖为主。其中, 肉鸡、蛋鸡等家禽存栏量从2007年的295.31万只增加到431.4万只;牲畜存栏量从16.78万头增加到18.51万头,生猪和牛存栏量分别占牲畜存栏量的49.32% 和33.12%,此外还有 一定数量 的羊和马,两者合计共占牲畜存栏量的17.56%。2011年边区肉类和牛奶 产量分别 为3.72万和10.68万t, 分别比2007年增长27.0%和-4.9%。
1.2中国对滨海边疆区农业开发现状
(1)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据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统计,全省34个县 (市) 在边区投 资,建立粮食、蔬菜种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158个,开发耕地面积48万hm2,是2005年的3.8倍,其中耕地面积4 000hm2以上基地10个,劳务输出累计5万多人次,过境大型农机具1万余台 (件)。
(2)开发主体和经营方式多元。黑龙江省在边区从事规模化农业开发企业有62家,其中,粮食种植企业28家、畜牧养殖企业12家、综合型经营企业22家;按照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10家,其余为私营和股份合作企业。此外,还有一大批农村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边区从事农业开发。
(3)开发领域不断扩大。农业开发的领域从过去的大豆 和蔬菜种 植,拓展到大 豆、玉米、水稻、 小麦等主粮作物种植,以及生猪、肉牛和禽类养殖、 粮食加工、饲料加工、仓储等领域。据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统计,2012年境外共种植大豆32万hm2、 玉米6万hm2、 水稻5.33万hm2、 蔬菜3.33万hm2。存栏生猪8万头、肉牛2 000头、家禽5万余只。
(4)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利用州 (省)政府间协调会晤机制,为境外农业开发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农业开发合作中的实际问题。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自2007年起,每年拿出1 000万元扶持境外农业开发项目,重点支持开发25个 "中俄罗斯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牡丹江市政府和黑龙江农垦总局还灵活地实施了境外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1.3滨海边疆区农业开发的优势
(1) 土地土壤 条件优越。边区土地 资源丰富, 土地总面积1 647万hm2,其中森林占71.83%;农用地面积210万hm2,其中已开 垦耕地面 积67万hm2,占农用地面积的31.90%,其余主要为可开垦的草场,约143万hm2。耕地多位 于低丘和 平原, 地形平缓,且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和农田自然排水。土壤以黑土为主,土层深厚,耕性良好,土壤肥沃, 有机质含 量3.5% ~6%。 由于80%的耕地近20年处于撂荒状态,土壤的清洁性明显好于中国黑龙江省。
(2)气候条件适宜。边区气候与黑龙江省南部的第一积温带同属温带季风气候,但由于边区临近日本海,气候带有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5.3℃,年有效积 温2 800℃,全年无霜 期140天左右;4~9月昼夜平均温差14℃,比黑龙江省高3℃;全年日照时数2 630h, 高于黑龙 江省平均 水平,50%以上的辐射量集中在5~9月;年平均降水量590mm,76.9%集中在5~9月。当地的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生长需要,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对外交通便利。边区是俄罗斯远东交通条件最好的地 区。 西伯利亚 大铁路 (年运输能 力1亿t)和贝加尔-阿穆尔铁路 (年运输能力1 250万t)通往俄罗斯腹地,俄罗斯远东铁路通过绥芬河口岸与中国铁路连接,目前黑龙江农垦总局正积极推进虎林至列索扎沃斯克铁路建设,未来农产品进入中国的铁路通道将增加到2条。边区是俄罗斯远东海运能力最集中的地区,共有海参崴港、纳霍德卡港、东方港等16个大小海港,其中纳霍德卡港年吞吐能力2 900万t,海参崴港年吞吐能力660万t,农产品可通过海运抵达中国和世界其他 国家和地 区。 此外,吉林投资集团公司正在边区和临近的朝鲜建设扎鲁比诺和罗先粮食专用港,随着粮食专用港的建成使用,边区粮食运输能力将大幅提高。
(4)农业开发成 本低。边区土地 租赁 (购买) 成本较低,2013年某大型企业在乌苏里斯克附近租赁土地的平均价格为每年每公顷17.88美元,远低于中国流转土地租金。边区农业开发无需大规模的土壤改良,基本不需要建设灌溉设施,大部分土地不需要建设排水设施,当地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也相对完善,这就可以大幅减少农业开发的设施工程投入。较低的农业开发成本,使得边区与中国相比生产的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对当地多个企业调研分析后发现,当地大豆和玉米包含种植成本、产后运输处理和相关费用的成本每吨分别约为313.64和130.40美元,分别大幅低于2012年黑龙江省大豆和 玉米每吨658.1和265.54美元的成 本。
(5)宏观环境不断改善。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边界问题已彻底解决,2014年发生的乌克兰危机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俄罗斯与中国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加强。稳定发展的双边关系,为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提供了根本保证。俄罗斯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国家农业发展纲 要 (2013-2020年)》 提出,安排700亿美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扶持农业发展,并对重点畜种和农作物给予补贴和政府贷款。近年来俄罗斯加快远东地区开发,并将远东地区开发纳入国家长期发展战略,2013年出台的 《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国家发展规划》提出完善铁路和公路网等基础设施,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积极吸引私人和国外投资,并将农业作为重点开发领域。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俄罗斯不断加大对远东和农业开发的支持力度,为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1.4滨海边疆区农业开发的前景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进一步推动边区农业开发。自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但是,在水土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粮食生产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粮食持续增产,成为当前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对建设中国境外粮食保障基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以边区为代表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其丰富的水土资源、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紧邻中国东北地区的区位条件,必将成为中国未来建设境外粮食保障基地的重要区域。
(2)中国农业 "走出去"需要进一步推动边区农业开发。当前中国农业发展也进入了 "新常态",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消费者农产品的需求从数量向质量转变,农资、农机等产业国内需求放缓,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中国农业 "走出去",建立境外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为国内相关产业提供新的市场。在俄罗斯 方面,远东地区 由于资金、 技术、劳动力和先进装备不足,优越的农业潜力并未转变为现实的农业 生产能力。要振兴远 东地区, 俄罗斯需要其 他国家的 合作开发。 在中国有 农业 "走出去"的需求、俄罗斯需要引进其他国家投资的情况下,以边区为代表的远东地区就成为双方合作的交汇点。
(3)缓解俄罗斯农产品供应需要进一步推动边区农业开发。俄罗斯是传统的农产品进口大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大豆、玉米、肉类、蔬菜等农产品,主要进口来源为欧盟、美国、中国、乌克兰等。 乌克兰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出台了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禁令,乌克兰未来也有可能限制农产品向俄罗斯出口。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更加注重本国农业开发,提高主要农产品自给率。远东的滨海边疆区、 阿穆尔州等地区由于具备农业开发的优越条件,必将成为未来俄罗斯实施本国农产品替代战略的重点区域。
2对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的现实困境
2.1生产资料供给难
(1)优质种子不足。边区本地的大豆种子主要是金星和滨海系列,玉米种子 主要有斯 拉维杨卡、 尤让卡等。调查发现,这些当地品种大致相当于中国20世纪60年代水平,生产潜力、产品品质等生产性能较差,无法满足中国企业需求。但由于中国和俄罗斯均严格限制种子进出口,中国企业所需种子大部分在中国采购,然后通过灰色通关进入边区。 使用未经许可的种子对中国企业经营构成巨大的潜在风险。
(2)化肥价格高。边区没有大型化肥生产企业, 所需化肥主要从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输入,运输距离多在3 000km以上,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化肥成本。据调查,边区除钾肥价格低于中国外,常用的氮肥、磷肥和三元 素复合肥 价格均高 于中国 (表1)。对于进口化肥,则需缴纳200%的关税。
表1 边区与中国主要化肥每吨价格对比 
单位:美元
(3)农药价格高。边区使用的俄罗斯产农药主要为生物农药,药效较差;进口农药必须获得许可证,并被列入 "农药和农业化学品国家清单"才能使用。由于许可证申请困难,加之税费较高,导致中国农药出口到边区价格大幅上涨。以除草剂 "高效盖草能" 为例,中国出厂 价每吨为8 225.8美元, 到达边区后每吨价格为10 650.5美元,上涨30%。 由于使用正规渠道进口的农药价格较高,大量中国企业使用灰色通关进入边区的中国产农药。而使用未经许可的农药,风险很高,一经发现必然会导致政府严厉的处罚。
2.2大型农机具购置使用限制多
(1)农机具进口成本高。在边区大规模农业开发,必须使用大量的大功率机械和配套农机具。但俄罗斯产农机具技术水平和作业效率较低,因此中国企业大多使用从中国或欧美进口的农机具。虽然加入WTO后俄罗斯农机具进口关税大幅下降,但为了保护本国农机工业,俄罗斯又对农机具进口设置了其他多种限制,2013年开始对进口农机具征收27.5%的临时性关税,购买进口农机具无法享受农机具价格15%的购置补贴。俄罗斯对农机具进口的限制,导致进口 农机具价 格较高。 以约翰 · 迪尔7 930型拖拉机为例,在黑龙江省的售价为15.81万美元,在边区的售价则达到了21.9万美元,比中国高38.52%。
(2)农机具过境使用困难。由于直接进口农机具价格较高,中国农业开发企业多选择将中国农机具过境使用,作业完成后运回中国。但边区对农机具过境作业也设置了诸多限制。首先,农机具过境作业需缴纳足额保证金或者由银行提供担保,保证金的金额等于农机具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总和,农机具返回中国后保证金才可返还;农机具在俄罗斯工作时间限制为2年,如不按期回国将没收保证金。 其次,过境使用的农机具每月需要缴纳监管费,数额为保证金的3%;据某企业测算,农机具过境作业2年缴纳的监管费占到农机具总价格的30%以上。 同时,从2014年起,边区对农机具过境作业采取了配额管理措施,其中收获机械配额较少,难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2.3人才科技支撑不足
(1)高素质劳动力不足。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广人稀,长期的低生育率加之苏联解体后人口外流严重,导致边区多年来人口持续负增长,2013年边区总人口为194.29万, 比1991年减少36.38万人; 此外,边区76.5%的人口集中在城市,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由于缺少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本地劳动力技能无法满足农业开发的需要,只能从事非技术性的体力劳动,技术人员 则全部来 自中国, 调研的多个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农机驾驶员主要来自黑龙江农垦总局。中国劳动力进入边区务工需办理劳务大卡,从2006年起,俄罗斯政府开始大幅削减除独联体以外的劳务大卡数量,每年削减幅度为上年的50%;2014年,俄罗斯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对劳务大卡申请人的资格限制,劳务人员需要具备中等以上学历,俄罗斯在审核时只承认互联网上可以查询到的学历证明,对其他证书不予认可;此外,俄罗斯还提高了对语言 的限制,申请人必 须懂俄语。 劳务大卡的办理费用很高,调查发现,正规途径办理大卡的费用为3 000~4 000元人民币;但由于办理程序烦琐,办理时间长达4~6个月,大量务工人员通过黑市购买劳务大卡,价格高达2万元人民币。
(2)技术支持能力不足。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农业技术水平下 降严重,其国内农 业新品种、 新技术研发水平不断下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瓦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大量流失,无法对农业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中国国内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境外农业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技术服务机制,无法对中国境外农业企业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在俄罗斯农业投资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农业科技研发能力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缺乏,知识老化, 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农业科技支持能力的不足,限制了对俄罗斯农业投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4农产品回运障碍多
(1)粮食产品本地销售利润低。近年来随着在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企业的增加,该地区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价格则持续走低,其中2013年当地市场大豆、玉米的平均售价每吨分别为522和269美元, 远低于同期黑龙江省每吨707.7和341.5美元的临时收储价格。粮食产品在边区销售程序较烦琐,中国企业一般将粮食通过当地中间商销售给榨油厂和饲料厂,中间商在扣除各种 税费后才 将货款返 还, 由于付款周期较长,对企业资金周转造成较大影响。
(2)农产品回运中国困难较大。由于农产品在边区销售利润较低,大部分中国企业选择将农产品回运中国进行销售,但产品回运的成本很高。大豆回运中国,需缴纳货值13.5% 的俄罗斯关税,3% 的中国进口关税和13%的增值税;玉米回运则采取配额管理,配额内产品税率1%,但配额获取较难, 配额外产品税率高达65%;此外,通关还需缴纳运费、检验检疫费等各类费用。据调查,大豆正常通关的成本 (含运费、税费、商检等)每吨为219.08美元,玉米为130.42美元;而边区大豆和玉米包含种植、产后运输处理和相关费用的成本每吨分别为313.64和130.40美元,在加入通过成本后,大豆、 玉米进入国内 的成本每 吨分别已 达到532.72和260.83美元,相对于黑龙江产大豆和玉米的成本优势已大幅减少。此外,由于俄罗斯经济政策的不稳定,农产品出口也可能受到限制,如2008年限制粮食出口,未来边区生产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也可能受到出口限制。
2.5内外部竞争日益激烈
(1)国际竞争激烈。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和资源环境条件,不仅吸引了大批中国企业赴边区进行农业开发,也吸引了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的大量投资。各国农业开发者在土地、产品市场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2009年韩国成立海外发展基金,将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作为重点项目,目前韩国已成为边区最大的土地经营者。日本也加强了对该地区的农业投资,日俄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对日本企业和个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开发给予土地和税收优惠,目前日本已在边区设立了农工经济特区,从事大豆、麦类、水稻种植,并计划在5年时间里从该地区进口1万t荞麦。此外,俄罗斯还向新西兰、 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投资方案,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远东地区开发农业。可以预见,未来在俄罗斯农业投资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
(2)中国企业无序竞争。近年来,在国家农业 "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受边区农业开发的良好条件和丰厚利润效益的吸引,许多国内企业和个人赴远东从事农业开发。但是由于缺少日韩投资者那样的组织管理,为了获得更多土地,部分开发企业急功近利,哄抬地价,部分优质耕地每年的租金已被哄抬至每公顷150美元,是2005年的6倍多。调研中多数企业表示,近年来边区地价上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投资者抢地。部分中小开发者在短期利益驱使下,违反俄罗斯土地利用相关法律法规, 采取 "掠夺式"开发,过度使用耕地而不培肥地力, 导致土壤退化;为了获得更高产量,使用违禁农药。 此外,非法务工、灰色通关、偷逃税收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
2.6政策障碍依然较多
(1)俄罗斯远东地缘政治敏感。远东地区是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又是俄罗斯国内相对落后地区,因此俄罗斯政府高度重视远东开发,并欢迎外国投资者参与远东开发;但远东地区远离俄罗斯政治经济中心,受到周边国家的直接影响,因此俄罗斯国内又担心外国投资者对远东的开发影响其国家安全。这种既吸引外资又防范外资的心理,导致俄罗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摇摆不定。政策的摇摆必然导致投资者对未来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影响了对远东地区农业开发的积极性。
(2)当地投资环境欠佳。俄罗斯国内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俄罗斯联邦法律与边区地方法律在多个方面存在冲突;银行结算、法律仲裁、信用保险、质量监控和产品通关等制度仍不完善;当地官员腐败问题严重,执法随意性较大, 法律法规的公信力较低,边区农业开发仍缺乏充分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俄罗斯联邦及地方的政策稳定性较差,政府经常出台各类临时性政策,如2008年俄罗斯限制了粮食出口,2012年将大豆出口关税提高至20%,此后又将税率降低至5%,一旦政策改变,企业往往措手不及,给正常的经营活动带来困难。
3促进对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的对策建议
3.1进一步拓展农业开发领域,进行产业链投资
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的种子、化肥、农药、 农机具供应困难的问题,建议中国企业改变单纯投资种植业或养殖业的传统农业开发方式,采取产业链投资的方式,积极联合农资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同进行农业开发。在建设种养殖基地的同时,同步建设农资供应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这样,不仅可以为中国农资进入俄罗斯市场创造条件, 满足农业开发企业对农资的需求,而且可以实现初级农产品的就地转化,进一步拓展农业开发的利润来源。
3.2加强政策扶持,开通境外农业开发绿色通道
针对当前在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面临的优质种子出口限制和农产品回运困难等问题,建议政府开通境外农业开发绿色通道。放宽对中国投资者境外使用国产良种的限制,简化对境外农业开发自用良种出口的审批流程;将境外购置农机具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享受与国内购置农机相同的补贴政策。开通境外农业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回运绿色通道, 对中国在境外生产的玉米等农产品不受进口配额限制,对境外生产的大豆等农产品免征进口关税。同时,进一步完善优化对境外农业开发的投资、金融、 通关、检验检疫等政策。
3.3培育农业开发龙头企业,强化组织协调
对外农业投资风险明显大于国内,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众多中小投资者的无序竞争也加大了中国对外农业开发的成本和风险。 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支持引导中央企业、农垦等具备较强资金、技术、管理和农业生产经营实力的企业和组织参与到境外农业开发中去,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境外农业开发龙头企业。在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的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和个人与龙头企业合作,形成 "核心 + 外围"模式的对外农业开发产业集群。同时,在各个农业开发区域内, 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境外农业开发商 会或协会, 发挥对境外农业开发者的组织、服务、协调、咨询等功能,促进开发者有序竞争。
3.4加强中俄政府间协调,减少投资障碍
针对当前俄罗斯投资环境依然欠佳的问题,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间协商机制,为中国在远东农业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俄罗斯进一步开放远东农业投资领域,敦促俄罗斯政府完善农业开发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强对中国在远东农业投资的保护,减少劳务、农资、农机等进口限制。要充分发挥两国地方政府间协调作用,在进一步完善在现有的省级会晤机制的基础上,力争对外农业开发的市县级也与俄罗斯对应城市地建立定期协商机制。通过地方政府间的协商合作,帮助中国在俄罗斯农业开发者解决中农业开发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5加强研究培训,提升科技人才支撑
针对在俄罗斯农业开发存在的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在俄罗斯开发的农业企业要积极与国内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针对俄罗斯远东农业开发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开发适用于远东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农业开发企业应积极与俄罗斯农业科学院远东分院等当地农业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充分发挥他们对当地情况熟悉、往来便利的优势,协助企业解决农业开发中随时遇到的具体问题。农业开发企业要加快吸引国内农业技术人才,组建高水平的技术团队,同时还要加大对当地劳动力的招聘和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使当地劳动力成为农业开发的主要劳动力来源,逐步减少国内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
作者:张忠明 杜楠 童俊 洪仁彪
来源:世界农业2015年08期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