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报告

曲文轶:西方对俄制裁三周年——普京政府的应对及其成效和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7

【内容提要】克里米亚入俄以及西方对俄制裁三年来,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发生了诸多变化。为应对制裁冲击,普京政府进行了全方位应对,重点是强化信息引导和政治控制,以保护主义和产业政策来扶植国内生产,将资源向强力部门和弱势群体倾斜,并借助新兴市场突破资金和技术封锁。迄今为止普京的应对成效显著,一方面不仅维持了社会稳定,使俄罗斯经济向多元化目标迈出了实质步伐;另一方面,对抗也使居民生活和宏观经济恶化,拖累了创新发展进程,并带来深远的体制影响。发展目标让位于国际斗争与政治稳定的需要,国家越来越多地发挥监控与动员发展的职能,抑制了私人部门的主创性并推动体制向集中化方向演进。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地缘经济角度,转向东方和亚太——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重心,都是俄罗斯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也是大势所趋。在当下新一轮总统选举周期、普京政府急于改善经济状况的背景下,中国在开展对俄合作中无疑获得了更大空间。

【关键词】俄罗斯 普京政府 西方经济制裁 社会稳定

【作者简介】曲文轶,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自乌克兰危机发酵,俄罗斯与西方就开始了针锋相对的较量。20143月克里米亚入俄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旋即发起了数轮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延续至今,期冀在避免战争的前提下改变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或者通过经济压力迫使俄罗斯国内政治出现改变,以削弱普京政权的威望,间接达至惩戒俄罗斯的目的。

 

截至目前,经济制裁已持续三年,但俄罗斯不仅没有归还克里米亚,而且在乌克兰东部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影响力;普京的统治不仅未被削弱,其支持率却大幅攀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俄罗斯经济尽管在制裁初期陷入动荡,但在经历两年危机后也开始企稳回升。

 

总之,克里米亚入俄和经济制裁三年之后,普京治下的俄罗斯看似成功挺过了西方国家的围堵。那么,普京缘何能够挺过迄今为止的经济制裁?普京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化解制裁带来的挑战?这些应对措施又给俄罗斯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场经济战争又将走向何方?

 

 西方对俄制裁的初步结果

2013年年底乌克兰协商加入欧盟东部伙伴计划时起,俄罗斯为争夺乌克兰就开始了与西方针锋相对的较量。基辅独立广场事件后,俄罗斯闪电般地通过公投形式于20143月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从而事实上改变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苏联原加盟共和国的领土边界,并实质挑战了美国主导的后冷战世界秩序。面对俄罗斯的挑战,美国因忌惮俄罗斯的核武器从一开始就排除了军事选项,这样就只能通过制裁来惩戒俄罗斯并捍卫自己的国际声望。制裁声称将给俄罗斯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除非俄罗斯公开认错并归还克里米亚。但正如学者们指出的,历史上通过制裁来改变外交政策的成功案例很少,因此,经济制裁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经济对抗具有持久影响,可以作用于国内政治和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借此达到影响俄罗斯国内进程,甚至推翻普京政权的目的。

 

制裁在初期阶段确如预期给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例如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以及从2015年第一季度开始出现经济危机),但却未能使普京屈服,相反,2015年秋天俄罗斯甚至强势出兵叙利亚,在与西方大打经济战的同时,又开辟了叙利亚战场与美国展开竞争。三年后的今天,形势更是今非昔比,俄罗斯在突破经济围剿方面取得部分成功,而西方的制裁目标则看似遥遥无期。

 

(一)普京政府并未改变对外政策

 

西方发动制裁时宣称要迫使俄罗斯改变对外政策并将克里米亚归还乌克兰,但这一直接目标如果尚不能说全无实现的可能,基本上也是希望渺茫。克里米亚入俄三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不会为换取解除西方制裁就克里米亚做任何交易。2017318日克里米亚公投三周年纪念日,俄罗斯高调举行了盛大庆典活动,普京政府甚至把2018年的总统大选也定在克里米亚公投日,以宣誓对于克里米亚主权的坚守。普京政府对领土的强硬态度也获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因此,至少在可见的将来,俄罗斯不可能从克里米亚立场上后退,相反,俄罗斯在对外政策领域甚至可能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以强化自己的影响力,例如20172月普京就不顾西方反对,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颁发的护照等文件。

 

(二)生产下滑势头止住,经济开始企稳回升

 

当西方采取制裁措施,尤其是因20147月马航MH17航班事件引发制裁蔓延至银行和能源领域后,俄罗斯金融市场开始出现剧烈动荡,卢布大幅贬值,资本外流加剧,生产也随之下滑,从2015年第一季度起俄罗斯经济开始陷入危机。但从2016年年初生产下滑的势头开始放缓,到年底生产下滑势头基本止住,2017年俄罗斯经济甚至出现了微弱增长。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俄罗斯GDP实际增长了0.5%,第二季度为1.3%2017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增加了2%

 

国际组织也预测俄罗斯经济将从2017年起出现增长,国际评级机构相应提高了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总之,在出现两年衰退之后,俄罗斯经济开始缓慢摆脱西方制裁的影响。俄罗斯央行行长认为,前两年的经济衰退部分与西方制裁有关,但她认为这一效果被夸大了,现在其影响实际上已经降为零,而且俄罗斯“已经适应了制裁条件下的生活,并已建立起了必要的基础设施”。

 

(三)社会稳定,普京声望不降反升

 

制裁三年来,俄罗斯国内并未出现混乱,相反,即使在经济危机期间,俄社会也保持着高度稳定,甚至连反对派的街头运动也销声匿迹。反观欧洲却频频遭遇恐怖袭击并面临严重的移民危机。此外,西方原本寄希望于经济制裁带来国内政治压力,逼迫普京就范甚或改变政权,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普京政权非但未倒,其威望反倒攀升至历史最高点——原本在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期间普京的民意支持率已经下滑到65%左右,但克里米亚事件后普京支持率飙升,迄今为止一直维持在80%以上;2016年议会选举中统俄党大获全胜也彰显了俄罗斯国内政治的稳定以及民众对普京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制裁三年之后俄罗斯民众的预期和情绪也出现了显著改善。201612月全俄舆情中心的调查显示,认为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的受访者比例较2016年年初明显上升(从19%升至25%),而认为困难还在前头的则下降了10%(从52%降至42%)。另一家独立舆情机构列瓦达中心的调查也证实俄罗斯社会情绪出现了积极变化:认为自己的物质状况在恶化的受访者比例从2016年年初的50%下降至年底的40%

 

 应对西方制裁的战略举措

 

克里米亚入俄三周年之际,俄罗斯似乎走出了制裁阴霾,经济企稳回升,社会政治也维持着高度稳定。那么,西方经济制裁缘何未能压垮俄罗斯?

 

有专家强调西方的软弱,不敢采取军事手段,甚至经济对抗也不敢全力出招(例如实施“经济核弹”,即完全的金融封闭或者禁止石油和天然气交易),而只是限定在特定领域,因而影响有限。作者认为,作为对抗的主角之一,普京政府的纵横捭阖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上,美国之所以放弃军事选项,很大程度上也是普京故意“恫吓”甚至以发动核战争相威胁的结果。戴维斯在分析西方经济制裁成效甚微的原因时也指出,俄罗斯的反制措施是原因之一。这里我们聚焦于普京的应对与反制,分析这些政策措施是如何作用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进程,从而化解了来自西方的经济打压并保持了社会稳定。

 

(一)国内政治防御与信息管理

 

西方旨在通过经济制裁向俄罗斯国内施加痛苦,期望利益受损的人民能够起来反对普京及其对外扩张政策。普京为此调动一切资源预防政治反对派的产生,并且成功激发了民族主义而将痛苦引向了国外。

 

首先从宣传上将西方的打压与国家利益对立起来。关于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归属问题,普京强调俄罗斯民族的利益以及苏联时期从俄罗斯把克里米亚划拨给乌克兰的历史,并且直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奉行对俄罗斯的制裁和打压政策,拉拢乌克兰即为蚕食俄罗斯的生存空间,而并入克里米亚则是俄罗斯的被迫反击。俄罗斯官媒还通过强化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成功塑造了民众的观念。针对经济危机,俄政府则号召居民勒紧裤腰带,降低民众预期,并将罪过转移到美国身上。总之,通过“蓝屏管理”,普京政府大打宣传战与信息战,从而将国内困难的根源转移至国外和西方。

 

其次,严格管控大众传媒,打压国内不同政见并严防外国渗透。乌克兰危机后,普京政府加大了对大众传媒的控制,使大众传媒成为俄罗斯政府处理国际关系、对抗西方制裁的有效手段。201410月俄罗斯对《大众传媒法》进行修订,将外资在大众传媒的上限从2001 年的50%大幅下调至20%,同时将限制范围从广播和电视媒体扩展到报刊和网络等所有大众传媒。在对该法进行解释时,俄罗斯官员直言不讳地提到“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世界”,立法调整是缘于对“乌克兰事件的报道”并与西方开展“信息战”,避免“外国媒体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舆论并改变该国局势”。俄政府还进一步扩张官方媒体以展开宣传战。201411月国有媒体“今日俄罗斯”通讯社创建面向外国受众的新品牌“卫星”新闻通讯社,在34个国家用30 种语言进行网站宣传和广播。普京总统直言,这些官媒的使命在于塑造“俄罗斯形象”。在政府的支持下,俄罗斯国有大众传媒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此外,还特别强化对网络空间的控制。网络信息安全一直是俄罗斯政府极为重视的问题,乌克兰危机后俄出台了《博主法》和《卢戈沃伊法》,为预防俄罗斯发生乌克兰式的街头暴乱,快速封锁煽动民众参加群体性事件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通过这些政治外交和信息手段,普京政府成功塑造了国民信念,使国内反对普京政策的声音基本上销声匿迹。

 

(二)以进口替代为导向大力扶植国内生产

 

早在乌克兰危机前,俄罗斯经济已经陷入停滞,西方国家对于俄罗斯资金和技术的封锁无疑会使原本低迷的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为稳定供应、避免发生大量破产倒闭乃至更严重的经济后果,亟须扶植国内生产。为与西方对抗,俄罗斯也有必要利用经济手段给对手以还击并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此外,俄政府还将反制与经济结构优化以及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长期以来,俄罗斯经济始终未摆脱原料化特征。全球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遭遇重创,俄罗斯政府认识到了结构创新的必要性,提出要大力推进经济多元化并实现创新发展,以摆脱对外国市场和商品的依赖,但受制于全球经济放缓,结构调整目标并未取得实质进展,能源产业在经济和财政以及出口中的主导地位始终无法改变。为此,降低对原材料尤其是对油气产业的依赖,发展加工业尤其是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机器设备生产成为经济现代化的首要目标。西方经济制裁为俄罗斯提供了契机,俄政府顺势推出进口替代政策,动员内部资源以扶植国内产业发展。普京公开表态说,俄罗斯实施进口替代是对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的反制,目的在于确保国家安全和独立,并实现国家发展的长期优先方向。

 

首先是限制食品进口。20147月,针对马航事件,西方将对俄经济制裁扩大至能源与金融领域。作为对西方资金与技术限制的反制,俄罗斯从201487日起对从欧盟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挪威进口牛肉、猪肉、水果、禽类、奶酪和乳制品实施了限制,并且针对西方制裁延期也相应地将食品禁令延期。俄罗斯是欧洲水果和蔬菜的最大进口国,也是美国家禽的第二大进口国,食品禁令将使欧美失去巨大的食品市场,总值高达90亿美元。为避免食品禁令冲击国内食品供应,俄政府要求农业部、工业和贸易部等相关部门合作,以提高农产品供应能力并防止农产品、原材料和食品价格上涨。

 

其次是在非原料领域大力推行进口替代,即用国产商品和服务替代外国商品和服务,以创造工作岗位并扩大国内的生产能力,包括中小企业的生产能力。在与西方激烈对抗且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的背景下,俄罗斯首先需要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在传统的武器供应国乌克兰倒向西方后,实现武器生产的国产化并确保国防军事供应就变得愈加紧迫。201312月底俄颁布了《关于禁止和限制在国防和国家安全订货中采购外国产品和服务的规定》,要求俄罗斯国防产品要做到完全自给自足。在食品和武器生产之外,为促进经济多元化和创新发展,俄罗斯政府还在更广泛的领域提出进口替代目标,仅2013年年底和2014年进口替代政策就涵盖了19个产业的短期规划,包含农业、高技术产业以及基础设施产业。金融领域事实上也加速了摆脱西方的进程。20147月俄罗斯国家银行卡支付系统公司成立,由俄罗斯央行全权控股。2015年俄罗斯全面启动了自己的银行卡系统,以Mir卡替代VisaMasterCard。至201611月初,Mir卡发行约150万张,2017年俄央行计划至少发行4 000万张。俄罗斯政府还从组织和制度上确保进口替代的实施,成立了由总理负责的“政府进口替代委员会”,并借助于经济和行政杠杆来扶植国内生产,包括关税壁垒、配额和许可证、行业补贴以及向国内厂商倾斜的政府采购等。另一个重要的国家扶植措施是设立了工业发展基金(Фонд развития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向实施进口替代计划的项目提供融资。该基金向工业企业提供为期5~7年、年利5%的优惠贷款。

 

由于限制进口并大力扶植国内生产,加上卢布贬值效应,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尽管出现了经济危机,但生产并未出现灾难性下滑,20152016GDP分别下降2.8%0.2%,相比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GDP下降了7.8%),制裁所带来的冲击有限。此外,这次危机持续时间也不长,只用两年经济就恢复了增长。农业和食品加工成为发展最为稳定的产业,不仅未出现下降,相反保持了较快速度增长,2016年相比2013年分别增长了11.3%7.1%2016年俄罗斯甚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农产品出口占比也从2013年的3%骤升至6%。加工业只在2015年出现衰退(-5.4%),2016年就止住了下滑(+0.1%)。国内生产尤其是农业和食品生产保持稳定,确保了居民生活不受到太大冲击,企业破产倒闭也很少,失业并未大幅上升,即使2015年第四季度情况最糟糕时,失业率也仅为5.7%,比2013年第四季度的失业率仅高了0.2个百分点。截至20173月底,俄失业人口回落至410万,失业率为5.4%。反观欧盟,20173月失业率为8%,而这已经是自2009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总之,为开展经济战争、稳定国内生产和扶植就业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普京政府限制从西方进口食品,并重点扶植国内的非原料化工业,从而将国际斗争、稳定社会与结构优化目标结合起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正如俄学者指出的,尽管制裁会带来困难,但“制裁也会成为动员内部资源并发展俄罗斯工业的激励。

 

(三)借助新兴市场突围经济封锁

 

历史地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