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大选后的中俄关系
普京2017年12月14日曾表示,2018年3月总统选举结果不会影响与中国发展关系。这里所说“不会影响”,意思是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两国关系将一如既往地向前推进。不妨补充一句,普京总统连任之后,对于中俄关系正面的积极影响还会更大更多。此次总统大选之后,俄罗斯将保持几点“不变”,从而决定了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继续深化发展。一是两国都在致力于完成类似的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两国领导人的治国方略也颇有互通之处。二是两国领导人都能做到尊重各自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道路选择,不让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三是双方都竭力谋求良好的国际环境,却遇到外部势力的牵制和干扰,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依托。
俄罗斯总统换届大选在即,人们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其结果将对中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笔者秉持乐观主义的看法。
一、就俄罗斯总统大选后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做出判断,其依据一是要看当选人所持治国理政方针对中国的利害;二是要看新当选人如何根据俄罗斯现状的需要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三是要看美国因素在俄中关系中的作用。普京当选可以说没有什么悬念,因而上述三点依据完全可以得到正面的回答。俄民调机构全俄舆论研究中心从今年2月初到3月上旬连续公布的总统候选人支持率排行榜显示,位列榜首的普京支持率始终保持在69%左右。正如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9日文章所说,“年轻人是普京最大的粉丝”。普京2017年12月14日曾表示,2018年3月俄罗斯总统选举结果不会影响与中国发展关系。这里所说“不会影响”,意思是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两国关系将一如既往地向前推进。不妨补充一句,普京总统连任之后,对于中俄关系正面的积极影响还会更大更多。
二、此次总统大选之后,俄罗斯将保持几点“不变”,从而决定了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继续深化发展。一是两国都在致力于完成类似的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两国领导人的治国方略也颇有互通之处。二是两国领导人都能做到尊重各自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道路选择,不让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三是双方都竭力谋求良好的国际环境,却遇到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霸权主义的牵制和干扰,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依托。俄美之间结构性矛盾特别深厚,俄美两国关系在可预见未来难以根本改善,而美国又对中国变换着花样反复无常地施压,这是促使俄中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最重大外部因素。
三、中国与俄罗斯携手应对了彼此公认的新世纪开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这方面的合作理念仍将继续保持下去。新世纪走过来的18年,两国关系始终体现了真诚的富有成效的战略协作,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榜样。中国后来倡导周边关系的“亲、诚、惠、容”方针,力推“一带一路”和力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决策,可以说是从中俄关系中得到借鉴。
四、中俄两国关系深化发展的宝贵经验还会得到弘扬,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创新。这里不妨简要回顾一下创新的历程。
第一次创新: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4月,俄罗斯总统访华,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两国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并在北京和莫斯科之间设置保密电话通讯线路。与之相适应,同年1996年成立“上海五国”组织并于2001年扩充为上海合作组织。2014年5月20日中俄两国元首在上海签署联合声明,又把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二次创新: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16日签署,将两国间关系所达到的水平与各领域的合作共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个以“世代友好、永不为敌”为核心的条约,是中俄关系史上乃至整个国际关系史上的辉煌篇章。与之相适应,妥善解决了边界问题。2004年10月签署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标志着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
第三次创新:举办多种形式友好年。2006--2007年为国家年;2009--2010年为语言年;2012年--2013年为旅游年;2014--2015年为青年友好交流年;2016--2017年为媒体交流年;2018-2019年为地方合作交流年。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激励人心的创新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为发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潜力注入强劲的动力。
第四次创新:推行“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从多角度、深层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俄罗斯新总统任期内势必要为在这方面的合作克服障碍,寻求新的突破。
五、俄罗斯总统大选后,两国关系势必继续全面深化发展。政治上互信作为引擎,绝对不会撼动。2017年两国元首有过5次会晤,今后双方还会一如既往地频繁接触,就双边和多边合作以及重大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并协调行动。2017年两国制定的发展经济、科技、能源、航天、交通乃至军事和人文领域等方方面面的合作规划,也会如愿向前推进。
六、中俄经贸关系相对来说是弱项,双方势必要协同努力加以改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不平衡,中央积极性与地方积极性不平衡,大型项目合作与小型经贸来往不平衡,这种不尽人意的状况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原计划两国贸易额2015年目标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结果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全球金融危机冲击、西方对俄罗斯制裁不断加深等因素影响,致使第一步计划未能如愿实现。不过,中国依然是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经贸合作加快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二是深化新领域的合作,如能源、航空、军工技术等;三是关注区域合作,2018年开始的“地区合作交流年”就包含这方面的用意。两国总理去年11月1日联合公报中所做的相关规划,务必也有望实现。
七、双方会关注并不断弥合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中俄之间局部性的矛盾和分歧是存在的,这是国家利益差异和某些方面缺乏互信所造成。俄罗斯《独立报》2月12日题为《俄中关系需要手动操纵》的署名文章,可能具有一定代表性。那里说,两国关系如今已演变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军方的合作日益密切,甚至涵盖反导等敏感领域,所以某些专家还给上述定义再加上一句定语,即“具有联盟特点的”。接着文章指出,两国领导人的会晤跟交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围绕国际问题进行外交立场的对表,就连对手都羡慕不已,军方交流频密且信任度提升;与此同时,我们在贸易和经济领域却乏善可陈。文章列举事例如2017年双边贸易额勉强达到800亿美元,自由贸易区的打造推迟,兴建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研发重型直升机和宽体客机等大型合作项目仍处于讨论阶段等等。得出的结论性看法是:令人感觉目前的停滞并非暂时现象,而是具有体制性特征。固然这类问题并没有出现在战略层面,影响不了两国合作大局,但也要予以重视。
八、总之,俄罗斯总统大选后的两国关系仍被看好。不结盟,而能真正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彼此关系密切,而不存在依附性;维护自身的利益与尊严,而不怀损害甚至颠覆对方之心;根据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而不搞双重标准;利益上的分歧不导致对抗,而能通过平等协商加以解决。中俄关系的这些特色将会继续发扬光大。双方领导人对两国关系的评价是可信的:当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呈现更加积极的态势。高度的政治互信和密切的战略协作是两国关系高水平的重要标志。成熟稳定的中俄关系不仅是实现两国各自安全和发展的保障,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积极因素和建设性力量。(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