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北极能源合作项目投产意义何在
12月8日,历时4年,中俄北极能源合作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这也是两国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个项目。令人瞩目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出席了亚马尔项目第一批LNG装船庆典。并表态说,这个项目的成功对能源行业、北极开发、乃至北方航道来说,这都堪称一个重大时刻。
提振“冰上丝绸之路”自信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投产使用,与普京总统的亲力亲为推动有着很大关系,同时这也折射出“亚马尔”背后的深层次战略考量。
这个受到普京总统“礼遇”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俄两国从2013年开始洽谈的合作项目,该项目位于北纬72度、东经72度的萨别塔港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众所周知,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地缘环境异常复杂,俄罗斯的国际信用水平和建设速度也一直被国际社会诟病,这些风险是俄罗斯吸引外资开发北极的重要障碍,普京总统迫切需要通过“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正式投产,向外界传递一种“北极开发的风险是可以克服”的信号,同时也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提振了信心。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也是联动俄罗斯区域发展的举措。当然,普京总统对北极开发的“关照”不会只停留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这一个项目上,他还希望俄罗斯远东开发与北极开发实现联动,使俄罗斯经济由区域建设带动全盘活跃。
据悉,“冰上丝绸之路”东起俄罗斯远东第一大自由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围绕航线的东部起点地区,中俄两国已经在滨海1号线和滨海2号线以及扎鲁比诺港口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
此外,“冰上丝绸之路”的合作涵盖范围也触及各个领域。如2008年11月22日,俄联邦政府颁布了《2030年前俄罗斯交通战略》,该战略致力于在北极地区打造一个统一的信息通讯交通保障体系,其中包括在俄罗斯北极地区建立信息通讯中心、信息通讯枢纽等。今年6月,中俄双方就俄罗斯的“格格纳斯”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北极信息通讯交通体系签署协议。之后,俄罗斯还致力于将北极地区的通讯建设推向全俄境内,从而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投产也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其他合作提振了信心。
缓解中国“气荒”局面
那么,这个项目对我国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不妨回顾一下,十八大报告中我国首次提到了海洋强国战略,十九大报告中也进一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再看国际形势,近年来,由于岛屿争端问题、朝核问题、“台独”势力,我国对东海、南海、黄海、台海的关注比较多,甚至有学者提出了“四海联动”的说法。
事实上,中国面对的考验不仅仅是“四海联动”。有国外学者指出,中国在未来面临的也有可能是“四海+联动”。
此次投产的“亚马尔”项目,中国企业承建了全部模块建设的85%,该项目的投产也为我国参与开发北极航道,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构建北方海上支点提供了机遇。
再看能源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转型,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10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9月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0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1%,2017年1-9月中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为16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6亿立方米,增幅为18.1%,同期我国的天然气进口量达60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3%,占我国天然气实际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
因此,从供需结构上来看,我国的天然气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天然气需求量,我国需要从海外进口大量天然气。“亚马尔”2019年全线投产后,每年可以稳定向中国提供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约占2017年1-9月我国天然气进口额的1/10,而“亚马尔”的开采许可至少到2045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气荒”局面。
自2017年5月俄罗斯邀请中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以来,从2017年7月份中俄两国元首达成共识,签订合作协议,到2017年9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开始提议“冰上丝绸之路”的具体实施,再到2017年11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华商议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不到半年时间里,中俄两国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动该项目由倡议迅速到商议具体实施阶段,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投产使用也标志着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取得重大成果,中俄双方之间高水平的经济合作与政治互信越来越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