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评估俄罗斯经济实力和中俄经贸前景(下)
【当前对俄罗斯经济实力的评估在指标和方法上存在严重错误】
□徐坡岭
俄罗斯实际经济实力对中俄经贸关系的影响
相对于两国的GDP总量、市场规模和良好的政治关系,中俄双边贸易总额一直没有达到1000亿美元,这被一些媒体称作“政热经冷”。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中俄经贸关系现状恰恰是由双方经济实力结构决定的。正确认知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实力,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中俄经贸关系至关重要。
1.对经济实力的认知错位影响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轨迹
对经济实力的认知错位影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意愿和立场,这决定了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历史变化轨迹。俄罗斯在评估自身经济实力的时候,更重视财富存量。俄罗斯政府和民众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国土辽阔、存量财富丰厚、经济实力强大的世界大国。尽管俄罗斯的GDP总量不如西班牙、韩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绝不是这些国家可以比拟的。俄罗斯在能源和其他原材料领域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可以自主选择市场方向、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在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中,几乎处处可以感受到俄罗斯的这种态度。当然,其中还掺杂着俄罗斯的某种文明优越感。这导致中俄在能源、军工和开放市场方面一直难以顺畅开展合作。中俄之间关于能源和军工合同的谈判和执行,几乎都是在俄罗斯遇到战略性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或者中国相应的市场地位或技术能力发生了逆转的情况下,才能够签订合同并得到落实。
中国对国家经济实力的评价则更重视财富增量,甚至在国际场合也存在“唯GDP主义”的情况。从中国方面看,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已经严重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2000-2008年俄罗斯的经济恢复更是建立在石油美元的流入上,制造业基础和能力丧失殆尽,创造新财富的能力很弱。因此,俄罗斯充其量是个军事强国,算不上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世界大国。这种认知错位一方面增加了与俄罗斯达成重大经贸合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俄罗斯在能源、军工领域的垄断性要价也客观上提高了中国在经贸合作市场地位方面的危机意识。从目前中俄两国在能源、军工技术的市场地位和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化情况看,中俄继续签订并实施超越过去合同总额的大项目的概率在变小。
2.双方经济实力的结构特征决定中俄经贸关系前景
应当看到,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是由双方经济实力的结构和构成决定的。如前所述,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基础是其财富存量,其中又以自然财富为主要成分。因此,在俄罗斯的可贸易产品中,能源和原材料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占绝对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增量财富是其经济实力中的弱项和短板,不仅GDP增长不稳定,而且GDP的物质构成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可贸易品数量和种类都相当有限。2016年俄罗斯86万亿卢布的GDP总量中,农业占3.49%,渔业占0.16%,采掘业占8.34%,加工业占11.49%,水电煤气产出占2.77%,建筑业占5.96%,其余部分是服务业。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占GDP的比重还不到40%。从俄罗斯出口品的部门构成看,主要分布在农产品、矿产品、能源、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等领域。受益于卢布贬值,之前加工业和农业中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在2015年后出口量也有所增加。2016年俄罗斯的外贸依存度为59%,出口占GDP的比重约为28%。这已经反映了俄罗斯出口能力的上限。从进口角度看,俄罗斯主要进口机械设备和日用消费品。这类产品的替代弹性很大,俄罗斯市场上进口品的竞争程度很高,主要进口来源地包括欧盟、中国、日本、韩国等。中国多年来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已经反映了两国经贸关系在俄罗斯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俄贸易和投资以及产业合作关系深受经济实力结构影响
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中,贸易合作的发展程度高于投资合作。2014年俄罗斯遭遇来自西方的经济制裁,在对外经济战略上采取“向东看”的政策,俄罗斯对中国投资的需求提升,对中国赴俄投资的政策逐渐变得友好,投资合作开始加速。但到目前为止,中俄经贸关系现状并没有超出两国经济实力结构的限制。这表现在:
第一,中俄两国的产业间贸易占主导地位,最终产品贸易和初级产品贸易仍是主流。这说明,中俄两国的产业结合度很低,缺乏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贸易。一方面,中俄两国的财富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产出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互通有无的互补性贸易占主导地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军工产品、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从中国进口机器设备和消费品等制成品,是两国贸易的主要结构特征。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产业合作和产业分工联系非常弱,因此,缺乏基于产业合作的产业内和产品内中间产品贸易。
第二,中俄两国缺乏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层次原因是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规模还很小,难以提升产业合作的水平。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受俄罗斯对待外资的态度和投资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中俄两国2014年之前的对外开放方向有关。
从对待外资的态度看,俄罗斯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敏感性异常高,总体上并不欢迎外国直接投资。2013-2016年俄罗斯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总投资的比重分别只有0.8%、0.9%、1.1%和0.5%。与此同时,相对于外国直接投资,俄罗斯宁愿要来自国外的债务投资。实践结果是,中国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实现了出口导向型发展,俄罗斯则通过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保障了主要产业和自然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向看,2014年之前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目标是美欧国家的市场、技术和资本,俄罗斯的主要目标则是欧洲的市场、技术和资本。中俄相互之间一直没有把对方作为开放经济的主要方向。2014年之后,中国进入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对外开放战略调整时期,“一带一路”战略和强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取代了之前的出口导向和向东南方向开放的战略。俄罗斯则因为西方制裁开始“向东看”。这为两国加强相互投资和产业合作创造了条件,俄罗斯也开始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提供比过去更加友好的商业和政策环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