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报告

“新常态”下中俄经贸合作的新进展及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7-11-15

新常态下中俄经贸合作的新进展及新思路

内容提要
 
 
 

 

2016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升,俄罗斯经济形势随之好转,中俄双边贸易逐步企稳。中俄经贸合作将进入一种“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特点为:中俄经贸很难再保持前些年的高速增长,传统贸易结构面临转型,直接投资和产能合作逐渐成为深化发展的增长点。“新常态”下,中俄经贸合作应顺应形势,转变思路:转变追求贸易额高增长的观念,注重合作质量的提升;不断寻求创新;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注重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对中国海外利益的维护。

关键词
 

 

新常态 中国 俄罗斯 经贸合作

作者简介
 
 
 

 

郭晓琼,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办公室副主任。

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增速放缓;俄罗斯经济内忧外患,陷入深度衰退。调结构、促增长成为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在中俄两国国内经济形势影响下,2015年双边贸易额出现大幅下滑。2016年以来,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俄罗斯经济下滑趋势也得到有效遏制,中俄双边贸易随之扭转下滑趋势并在2017年实现恢复性增长,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中俄双边贸易很难再保持前些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俄经贸合作将进入“新常态”。

一、中俄经贸合作进入“新常态”

(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贸易与投资疲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复苏缓慢,且呈现不均衡态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10月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1%,较7月份的预期又有所下调。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放缓,预计增长率仅为1.6%,低于2015年2.1%的增速。全球贸易规模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下调经济增速的同时,将全球贸易增长率下调至2.8%,与过去20年年均5.2%的增速相比大幅下降。贸易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投资不振。

美国启动利率正常化进程,美元利率呈上升趋势,强势美元不利于投资与出口的增长,能源价格回升、利率上升等因素也影响了美国消费需求的增长;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边际效用递减、单纯依靠负利率解决不了产业结构不均衡等根本中俄合作性问题、英国脱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欧洲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同时也增强了欧元区经济的脆弱性,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7%;日本经济增长仍然乏力,2016年经济增速仅为0.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国内经济仍面临结构调整的重大挑战,整体增速预计为4.2%,高于7月份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增速从2015年的6.9%降至2016年的6.6%,预计2017年为6.2%。

未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风险包括: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国际油价地位徘徊导致主要能源出口国经济前景黯淡,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及难民等非经济因素给经济带来冲击。

(二)俄罗斯经济仍未走出低增长困局

在普京总统的前两个任期内,俄罗斯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有所提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依靠能源和原材料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却不断固化。然而,这一趋势在2012年发生了逆转,2012年布伦特原油年平均价格上涨至112美元/桶,但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并未因此而提高,反而下降至3.4%,2013年俄经济增长率更是在国际原油价格达到108.9美元/桶的情况下降至1.3%。“高油价支撑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可以说,即使没有发生之后的乌克兰危机、国际原油价格大跌等外部事件,在内生的结构性因素诱导下,俄罗斯经济仍然会逐渐步入下降通道,只不过这一过程会相对温和。2014年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持续恶化,乌克兰危机引发欧美等国对俄实施经济制裁、国际油价大跌、美元加息等不利的外部因素连续打击着本已脆弱的俄罗斯经济,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俄罗斯经济陷入危机。然而,2016年,俄罗斯经济下滑趋势开始放缓,逐渐走出危机,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预测,2017年俄罗斯经济将实现2%的增长。尽管如此,走出危机并不意味着走出低增长困局,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然长期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现代化并非朝夕之功,俄罗斯经济发展之路仍然崎岖而漫长。

(三)中俄经贸合作进入调整期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复苏缓慢,国际贸易与投资疲软,中俄两国国内经济都面临严峻的结构性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也进入调整期,表现为一种“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特点为:

第一,中俄双边贸易很难再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回顾21世纪以来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详见表1),2000—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大部分年份的增幅超过30%,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俄双边贸易额出现了31.8%的下降,但2010年和2011年随着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中俄贸易也以40%以上增幅迅速恢复。然而,2012年以来,中俄双边贸易额波动较大,速度也明显放缓,2015年降幅达28.6%。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和俄罗斯经济均面临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内中俄双边贸易能够止跌回升,但很难再保持前些年持续高速的增长态势,中俄两国领导人在2011年确定的到202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也很难实现。

 

第二,传统贸易结构面临转型。俄对华出口的主要商品为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2016年,矿产品和木材两大类商品占俄罗斯对华出口总额的77.8%,出口结构是一国产业结构的缩影,出口结构低级化恰恰反映出俄罗斯产业结构畸形、制造业落后。乌克兰危机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俄罗斯积极推进“向东看”战略,尤其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也正是因为这样,中俄能源合作能够不断取得新突破。尽管矿产品在俄对华出口结构中的比例下降,但这主要是国际原油价格下降造成的,实际出口规模反呈上升趋势,从贸易结构看,俄对华出口结构更加固化。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和轻工业产品。近年来,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国对俄出口商品中的比例连年下降,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品面临来自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劳动力更为低廉国家商品的竞争。中国对俄出口的机电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比例较小,大多为小家电、通信设备、办公设备等一般技术密集型产品,可替代性较强。传统贸易结构导致中俄双边贸易水平不高,对两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不明显。

中俄贸易结构不合理是中俄经贸合作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也侧面体现了中俄两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当前,中俄两国均致力于国内经济结构的改革,通过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可以说是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常态”也是改善和优化贸易结构的重要机遇期。

第三,直接投资与产能合作成为中俄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增长点。近年来,虽然中俄双边贸易不振,但直接投资增长快速。2014年之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最高的年份为2013年,达到10.22亿美元,2014年则降至6.34亿美元。2015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取得突破性增长,达29.61亿美元,增长了近4倍(见图1)。从行业分布看,2015年之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最大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2015年,采矿业和金融业对俄直接投资迅猛增长,采矿业对俄直接投资额达到14.1亿美元,占当年对俄直接投资总额的47.6%,金融业对俄直接投资额达到7.68亿美元,占25.9%,制造业也从2014年的1.15亿美元增长至2.76亿美元,翻了一番多(见图2)。从这一趋势可以看出,直接投资和产能合作逐渐成为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中俄经贸合作新进展

(一)双边贸易

2016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有所回升,俄罗斯经济形势也随之好转,中俄双边贸易逐步企稳。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6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2%,扭转了2015年的下降趋势。2017年1—7月,中俄贸易额为46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其中,中国对俄出口额为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1.8%,中国自俄进口额为2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5%。俄罗斯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尽管2017年1—7月中俄双边贸易增长幅度较大,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达到952亿美元的最高水平,该年1—7月贸易额达到530亿美元,可以说2017年1—7月中俄双边贸易额仍未恢复到俄经济危机前的水平。从俄方角度看,根据俄罗斯海关统计数据,2016年俄中贸易同比增长4%。2017年1—7月,俄中贸易额为458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其中,俄对华出口额为209亿美元,同比增长38.5%,俄自华进口249亿美元,同比增长34.8%。中国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俄中贸易额在俄罗斯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例继续扩大至14.6%,远超俄罗斯第二大贸易伙伴德国(8.6%),也超过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贸易的总和(12.4%),从增长速度上看,俄中贸易增速达到36.4%,高于俄罗斯对外贸易整体增速(26.9%),也高于俄罗斯与德国(24.8%)及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增速(27.5%)。

鉴于俄罗斯资源禀赋的特点,中国自俄进口主要产品仍为能源及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见表2)。2016年,矿产品仍是中国自俄进口第一大类商品,进口额为186.97亿美元,同比下降5.2%,第二大类为原木及其制品,进口额为25.93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这两类资源型商品在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商品总额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78.1%降至77.8%。矿产品进口规模没有下降,反而在增长,进口额的下降主要是价格因素造成的。中国自俄进口化工产品同比下降22.7%,其在中国自俄进口商品总额中的占比也相应降至3.7%。运输设备和光学、钟表和医疗设备的进口出现大幅增长,2015年,运输设备自俄进口额仅为8100万美元,2016年该类产品自俄进口约增长2.7倍,达2.98亿美元,在自俄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从0.3%提高至1.1%。2015年,光学、钟表、医疗设备自俄进口额为1.5亿美元,2016年达2.37亿美元,增幅高达55.7%,在自俄进口总额中的占比从0.5%提高至0.9%。

 

2016年中国对俄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优化趋势。机电产品继续占据中国对俄出口第一大类商品的地位,2016年中国对俄出口机电产品总额为201.69亿美元,在中国对俄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从2015年的49%上升至53%。作为中国对俄出口传统商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明显下降,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杂项制品,鞋靴、伞等轻工制品这三类商品对俄出口额分别下降1.6%、2.7%和11%,这三类商品出口额在中国对俄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也从2015年的18.9%降至16.6%。化工产品,塑料、橡胶,运输设备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这四类产品对俄出口保持增长态势,且增长率均在5%以上,其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比例也相应提高(见表3)。

 

 

(二)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历来是中俄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2016年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继续稳步推进。

2015年,在中俄双边贸易下滑的背景下,中俄能源贸易规模不降反增,中国自俄罗斯原油进口达4243万吨,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原油最大进口国。2016年,中国自俄原油进口量继续增长,达5248万吨,同比增长23.7%,进口量超过沙特阿拉伯。

除能源贸易外,中俄两国致力于能源上下游一体化的推进,随着合作产业链的拉长,使中俄双方利益渐渐交融。在上游领域,中国通过参股的方式深度参与亚马尔天然气项目。亚马尔项目是俄罗斯北极地区第一个大型凝析气田开发和液化天然气生产一体化项目,计划年产1650万吨液化天然气和120万吨凝析油,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每期液化天然气年产能550万吨。该项目的主要股东为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持股60%)、法国道达尔公司(持股20%)和中国石油集团(持股20%)。俄罗斯经济危机之后,亚马尔项目遭遇融资困难,2016年3月,中国丝路基金以10.87亿欧元从诺瓦泰克公司购入9.9%的股份,这样中国在该项目中的股份达29.9%。中国企业还负责该项目部分模块的生产。在下游领域,中俄合资的天津炼化厂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计划2020年前建成投产。2016年9月2日,中石化集团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中俄双方将共同开展天然气加工和石化综合设施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双方将成立联合研究团队进行不同加工路线方案的比选工作,如协议规定的研究能够顺利完成,中石化集团与俄石油公司将共同建立合资公司,开展前端工程设计及项目建造、运营等工作。该项目初步选址于博古恰内(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预计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加工天然气50亿立方米,生产下游聚合物及石化产品,项目原料由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东西伯利亚尤鲁布钦—托霍姆大型油气田供应,产品主要面向俄罗斯及中国市场。

在能源合作中,除了油气合作,中俄两国在电力、核能领域也取得了新成果。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通过110千伏布黑线、220千伏布爱甲乙线和500千伏阿黑线,累计进口结算俄电电量24.15亿千瓦时。自此,国家电网黑龙江电力公司累计进口俄电达200.97亿千瓦时。2016年5月,中国三峡集团与俄罗斯水电公司签署了《中俄关于成立合资公司开发俄罗斯下布列亚水电项目的合作意向协议》,该项目是中俄在远东地区合作的重要项目,下布列亚水电站的建成能够增强该流域的防洪能力,水电站所发的电能能够回送中国。在核能合作方面,田湾核电站是中俄核能合作的成功案例,第一批两台机组2007年已经投入运营,2016年11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期间,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俄罗斯原子能集团签署协议,继续建设田湾核电站三四号机组,2018年投入商业运营。

(三)金融与投资合作

进入21世纪,中俄金融与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逐渐加深,合作方式也不断创新。2016年以来,中俄两国在金融与投资领域的合作又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第一,两国政府间财金合作更加密切。201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签署《关于在华设立代表处的协议》,这是俄罗斯央行首次在国外设立代表处,代表处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俄两国央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金融合作深化发展。2016年6月26日,在已经签署的《中俄保险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与俄罗斯央行签署了《关于2016—2018年保险领域合作的共同行动计划》,该计划涵盖了保险、再保险、核共体、设立共同基金、保险资金运用、航空航天保险、重工机械保险、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等一系列中俄双方共同关注的领域,该计划的签署及落实将推动中俄保险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第二,两国就金融领域的务实合作展开深度交流。2015年10月,中俄金融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为非营利性、开放式跨国金融合作组织,由哈尔滨银行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共同发起建立,致力于为联盟内成员搭建联络、讨论及信息交流的非正式平台,加强中俄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2016年4月8日,中俄金融联盟在海南举行创新论坛,就当前金融领域及中俄经贸合作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论坛期间,中俄双方金融机构达成多项合作。2016年9月1日,中俄金融联盟第二届成员大会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举行,杭州银行等8家新机构通过表决加入中俄金融联盟,至此,中俄金融联盟成员从初始的35家发展到目前的57家。

 

第三,货币合作稳步推进,本币结算不断扩大。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加快“去美元化”的意愿更加强烈,本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中俄两国总理会晤联合公报中明确提出:“采取措施扩大本币结算业务的宣传,鼓励双边贸易和投资参与者更多地使用本币进行结算,中方欢迎俄方在俄罗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2016年,人民币与卢布交易量稳步增长,尤其在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快速增长,2016年1—9月,俄罗斯外贸银行在远东联邦区的人民币结算金额达3.2亿元,同比增长30.6%。2016年6月25日,中俄两国央行共同签署了在俄罗斯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畅通清算渠道,为本币结算发展扫清障碍。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授权中国工商银行(莫斯科)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俄罗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俄罗斯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对促进人民币跨境交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国际产能合作作为深化与相关国家互利共赢及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名片”,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手段。2015年12月,中国政府总理在中俄总理第二十次会晤期间表示:“中方愿同俄方共同努力,发挥相互投资的引擎作用,把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作为新的增长点。”2016年,中俄产能合作逐步展开,中俄两国陆续签订了一些产能合作协议。

2016年4月,中俄双方签署了多项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厂的谅解备忘录,中方提出了将12个先进经济行业的产能转移到俄罗斯的倡议,包括造船、化工、冶金、建筑、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水泥、通信、农业等。针对俄方部分反对者提出的中国企业将会挤压当地产业发展空间和造成环境污染等反对意见,中方强调,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国际产能合作对外输出的是先进产能,而不是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这种先进产能的输出能够提升引进国家的制造业技术水平,推动其现代化进程,是互利共赢之举。俄方表示,这些产能将建在俄罗斯远东超前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在俄建厂的中国企业在严格遵守俄罗斯环保标准的前提下,将获得税收优惠和行政特惠待遇。

2016年6月5日,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俄罗斯专场在武汉举行。依托长江中上游与伏尔加流域地区合作平台,中俄双方企业达成多项产能合作意向:武钢集团向下诺夫哥罗德嘎斯(GAZ)汽车集团出口高牌号冷轧超深冲钢卷;三环集团为萨马拉州陶里亚蒂市长期提供乘用车喇叭等产品;东风扬子江与萨拉托夫州合作电动公交车项目等。

(五)农业合作

中俄两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各有所长,中国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全面发展,农作物产品种类繁多,俄罗斯幅员辽阔,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规模大,适合大面积机械作业。中俄两国进行农业合作,有利于发挥两国的比较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俄农业合作逐渐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取得新成果。

第一,中俄农业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会于2013年成立,此后每年举行一次会议。2016年10月20日,农业合作分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中,中俄双方开展了深入、广泛的交流,议题涉及中俄农产品贸易、扩大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业投资、农业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等领域,并对中俄农业合作下一步工作计划达成了一致。

第二,中俄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成为俄罗斯农产品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自俄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玉米、大豆、葵花籽油、面粉等,中国对俄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为水果、海产品等。俄罗斯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极为谨慎,且严禁转基因产品,因此,近年来俄罗斯绿色有机的农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2015年后,卢布贬值进一步提高了俄罗斯农产品的价格优势,俄农产品对华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上半年,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超过自华进口额,实现顺差。

第三,中俄两国农业双向投资逐步展开。2015年5月,中俄两国设立了总额为20亿美元的农业专项投资基金,为中俄两国农业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15年10月,由中国海外产业发展协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投资公司、亚粮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设立了“亚太粮食产业发展基金”,在俄罗斯建立农工产业一体化的经济贸易合作区。2016年4月,中俄两国签署成立俄中农工产业发展基金的股东协议,旨在促进远东地区农业发展。基金资本最高为100亿美元,各阶段中俄双方出资比例均为9﹕1,初始资金为130亿卢布,目前正在审议的项目约为27个。

第四,农业合作领域多元化。除以上三方面合作之外,中俄两国还积极开展农业自贸区、农牧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合作。2016年6月,普京总统还提议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建立新的粮食陆地走廊,将这一地区的粮食出口到中国和亚太。

(六)创新合作

目前,中俄两国均处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时期,加强两国创新合作,以创新合作驱动经济发展对两国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两国在创新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未来合作潜力巨大,因此,加强创新合作是中俄两国共同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逐渐取得实质性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中俄创新对话机制正式建立。2016年6月27日,中国科技部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创新领域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将由中国科技部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牵头组建中俄创新合作协调委员会,旨在协调、指导中俄双方在创新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两国在创新战略、技术转移、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众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园区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这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中俄两国创新对话机制的正式建立。

第二,创新合作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中俄丝路创新园是中俄两国政府战略层面在创新合作领域的重要项目。2014年10月13日,中国陕西省政府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中俄投资基金、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共同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发建设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的合作备忘录》。该园区按照“一园两地、两地并重”的原则,即园区分别设立在中国与俄罗斯两地,由中俄两国联合组建的中俄合作投资委员会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协调。目前,园区已吸引俄罗斯苏霍伊商用飞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2016年2月26日,中兴通信集团投资20亿元人民币在中俄丝路创新园中方园区建立的“中兴深蓝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该园区是中俄丝路创新园中方园区落地的第一个子园区,涵盖节能环保产品、新能源、互联网软硬件产品、汽车电子、特种行业通信等领域,充分结合了中俄两国的科技优势和中兴集团的产业优势。除中俄丝路创新园外,烟台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浙江中俄九华工业园、长春中俄科技园、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等创新园区也先后建立,俄罗斯境内的中俄友谊科技园也投入运营。

第三,各类创新论坛为两国创新合作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近年来,中俄两国间各类创新论坛不断举行。2014年10月26日,浦江创新论坛以“工业园区和创新发展区:国际合作新维度”为主题的“中俄圆桌会议”在上海举行。中俄两国相关领域的官员及企业家就中俄科技园与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经验教训及未来合作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2016年9月15日,首届俄中创新投资论坛在莫斯科举行,俄中两国风险投资企业和业内专家就两国投资环境、俄对创新科技的扶持政策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创新论坛为两国创新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为两国创新领域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七)电商合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兴业态。中俄跨境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已成为俄罗斯跨境电商的第一大商品来源国,以京东、绥易通、全球速卖通为代表的60多家中国电商已顺利落户俄罗斯门户网站,受到当地商家和消费者青睐。2015年,中俄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7.2亿美元,同比增长32%。2016年上半年,中国商品在俄罗斯跨境电商交易额中的占比为51.1%,中国商品订单量达到俄罗斯跨境电商总订单量的90%以上。

2016年,中俄电子商务合作也取得了可喜成果:

首先,中俄电商合作在跨境物流方面取得了突破。2015年7月,莫斯科格林伍德国际贸易中心与俄速通公司合作,在俄罗斯莫斯科建设首个大型海外仓。这一海外仓共占地2万平方米,日处理订单能力1万件。中国卖家只需将货物交给俄速通公司位于中国国内的集货仓,而后续的运输、清关、质检、接收订单、分拣订单、发货等所有物流环节操作均由俄速通公司完成,有效解决卖家货权难以掌控、库存积压及售后服务等难题。海外仓建成后,可将中俄跨境电商物流时间从20—30天缩短至2—7天。2016年12月20日,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联盟、俄罗斯时代集团股份公司和北京新欧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将在俄罗斯中部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共同建设俄罗斯电商物流转运中心,该项目将成为中国电商“卖全球”在俄罗斯的示范项目。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建立转运中心,能够避免将货物先运至俄罗斯以西的国家,然后再向东折返至莫斯科,再分派至俄罗斯全境造成的时间和物流成本的浪费。

其次,首届中俄跨境电商大会顺利举行。2016年5月6日,主题为“新起点、新跨越——聚焦新形势下中俄跨境电商发展路径”的首届中俄跨境电商大会在江苏省镇江市举行。此次会议由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办,镇江市人民政府、“企发”中俄跨境电商平台和“打开套娃”电商平台共同承办,两国相关部门政府官员及知名电商企业代表500多人出席了大会。大会期间,中俄两国就建立跨境电商统一服务平台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合作协议,与会者还就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前景、物流、金融及咨询服务对电商的促进作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最后,俄罗斯电商加速扩大中国市场。俄罗斯电商企业借助中国电商已经建立的平台及渠道,积极扩大中国市场。2016年3月,俄罗斯出口中心股份公司与京东商城签署合作备忘录,依托京东商城的网络平台面向中国和其他国家出口俄产商品。京东商城计划通过直接向生产商采购和吸引俄罗斯卖家在京东开设店铺两种方式,帮助俄罗斯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三、“新常态”下中俄经贸合作的新思路

在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处于调整的状态下,中俄经贸合作应顺应形势、转变思路:

第一,转变以往以贸易额作为衡量中俄经贸发展水平标准的传统观念,注重提高合作质量。根据传统观念,往往以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作为衡量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的标准。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需求不振、贸易疲软的背景下,中俄双边贸易额保持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这并不意味着中俄经贸合作裹足不前,中俄两国在能源、投资、金融、装备制造及产能合作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应改变以往追求贸易额高增长的传统观念,注重合作质量的提升。在未来合作中,加强两国经济结构与贸易结构的良性互动,一方面,中俄两国应练好“内功”,积极推进国内经济结构改革,以经济结构调整带动贸易结构优化;另一方面,中俄两国加强在产能、创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取长补短,通过贸易结构的改善对两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助力。

第二,开辟合作新模式,开拓发展新思路。“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俄两国深化合作创造了新机遇,两国应积极开拓思路,突破传统模式,寻求创新发展。在合作模式方面,以能源合作为例,传统的合作模式是油气贸易,随着中俄原油管道的建成运营,能源合作逐渐扩展到上游勘探开发、下游精炼化工领域,近年来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还以收购俄罗斯能源企业股份的方式开展合作。未来中俄双方还可开辟能源技术、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等新的合作领域;农业合作也不再拘泥于简单的农产品进出口,而是进行农业投资、农业技术及农牧业产业园区合作等。在合作主体方面,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大多以大项目带动,鉴于俄罗斯目前营商环境仍不如人意,大企业在投资规模和谈判能力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合作的主体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然而,中小企业灵活、创新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未来合作中应充分重视并鼓励中小企业的合作。另外,应开拓更多新思路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俄出口的优势逐渐消失,中俄在传统行业的合作亟待转型,可考虑依托跨境电商的运营模式使之重新焕发生机。

第三,加强务实合作。在中俄两国多年的经贸合作中,签署了很多合作协议,但至今都未能落实。以中俄毗邻地区合作为例,中俄双方在2009年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合作规划纲要》,截至2015年,纲要规划的205个重点合作项目中,在中方境内的多数项目已经完成,而在俄方境内的项目却进展缓慢,有些甚至没有纳入当地建设日程。因此,在未来合作中,应秉持务实的态度,从简化签证审批手续、扩大海关和检验检疫结果、简化双边资金审批流程、统一技术标准等基础性工作做起,逐渐扩大务实合作成果。

关于协会
推荐企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二号楼二层(商务部安定门办公区) 邮编:100710

电话/传真:010-64404420   E-mail1:cniru.ru@cniru.org

指导单位: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

网站管理:中俄经合(北京)信息咨询中心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8426号-1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