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报告

中美俄三国角逐中亚:中国对中亚贸易额已猛增百倍

发布时间:2017-04-26

  中美俄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月24日是中俄哈吉塔五国共同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的2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外交消息人士独家向《环球时报》证实,目前在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毗邻的边境地区,已不存在攻击性武器装备的部署。在边界线100公里纵深范围内,各国保留的军事人员数量都已不超过13.04万人。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较建交初期增长100余倍。

  这一现象再次证明,相比权力制衡,国家之间的互信才是国际和平的最有力保障。

  冷战结束至今,苏联解体使得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中美俄三角关系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这在中亚地区体现得最为明显。在这一地区,中美俄三角关系体现为相互影响、彼此借重,合作与竞争并存。在反恐、反毒、争取阿富汗和平稳定方面,三国具有共同利益,总体上是合作关系,且都主张通过多边合作实现地区安全。

  在战略层面,美俄都有掌控中亚局势的强烈意愿,围绕“颜色革命”“军事基地”等问题竞争激烈,而中国处于相对超然的地位。在经贸层面,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发展迅速,是阿富汗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为中亚稳定和反恐行动的顺利实施做出了贡献,但俄罗斯对中国发展经贸挤占其传统势力范围也有疑虑。在能源领域,中美俄处于竞争态势,俄罗斯希望继续主导中亚油气资源,中美希望实现油气生产和运输的多元化;中俄希望域内国家通过“能源俱乐部”合作协调油气的生产和消费,美国则希望通过更大范围的开放,以获取经济及战略上的长远利益。

  从宏观的国际格局来看,把国际关系原子化,将其视为战略博弈的兵棋推演、零和博弈,难以得到对今天国际关系变化的合理解释。

  当今世界,国家间政治已经成为“网络间政治”,大国间关系呈现出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一方面,美俄关系的改善,受到国内政治和各自盟国的钳制;另一方面,在深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不容忽视。美俄虽在叙利亚冲突中针锋相对,但双方都不拒绝日内瓦和谈。美俄在乌克兰问题上立场对立,但都极力避免更大范围冲突。

 尽管近年来欧美媒体不断渲染“中俄两国在中亚存在地缘政治冲突”,但中俄关系始终保持在高水平,这也成为中俄美关系中最稳定的一对双边关系。中俄关系已成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典范。这一方面得益于中俄两国长期的历史交往,双方汲取了冲突和对抗的历史教训,明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另外,中国坚持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照顾对方的舒适度,努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与俄罗斯的利益纠葛。对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对抗、在边界陈兵百万的时代,双边关系的稳定已成为中俄各自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最有力支撑。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权力转移日趋明显,国家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用新方法新思路来解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的潮流,合作与互信是发展大国间关系的出路。中美存在竞争,但不影响双方在朝核问题展开合作;中俄在中亚有经济分歧,但双方都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总而言之,回归冷战对抗的思维模式没有出路。加强互信,推动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美俄三角通过合作而非对抗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既是大国的责任,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唯一途径。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