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贸要闻

“一带一路”将怎样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7-01-12

  

  张文才,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主管亚行南亚局及中西亚局的业务工作。之前曾在财政部担任多项要职,负责贷款规划、技术援助和培训、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图片由凤凰财经提供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如何实现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将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就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文才。

  亚行的作用与“一带一路”

  记者: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对于进一步巩固、扩大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南亚以及更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互利合作将带来怎样的契机?亚行将以怎样的角色助力“一带一路”?

  张文才: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的伙伴关系并着眼于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消费和贸易,创造需求和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并努力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从具体步骤上看,“一带一路”根据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重大构想,以项目为载体,着重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连接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群,建设经济走廊,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一带一路”将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将成为推动中国及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沿线各国各相关方的深度参与和密切合作,也需要包括亚行在内的国际金融组织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相比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机构,亚行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十分活跃,促进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是亚行三大战略目标之一。亚行参与和支持的几个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包括:中国和东南亚5国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地区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南亚地区的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前两个机制合作成效最大,南亚区域合作进展较慢。亚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自1997年成立以来,经过10多年的推动,已经成为此区域重要多边合作机制之一。亚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涉及内容及涵盖国家与“一带一路”颇有重叠,加强与亚行等多边机构合作,必将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水平。

  记者:请问亚行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职能中哪些与“一带一路”相叠加?

  张文才:亚行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角色主要有三个:中间人、融资人和协调人。一是中间人。沿线国家政治制度、宗教、文化迥异,利益诉求不同,有些国家还面临敏感的水资源、边界纠纷及历史问题,经济合作需求强烈,但政治互信不足,并进而影响彼此间的经济合作。各国均迫切需要寻找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又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中间人”来牵线搭桥。因此,作为多个多边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秘书处的亚行将各方召集在一起,讨论制订区域合作规划,开展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推动实施跨境项目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在加强合作过程中,亚行的“中间人”作用很有必要。

  二是融资人。东南亚、南亚和中西亚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都是亚行成员。在这些国家,亚行通过自身贷款、股权出资和担保等,并动员私营部门及其他出资方一道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亚行基础设施项目常见的有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如发电和输变电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供水、污水处理及城市交通等;交通通讯设施项目,如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等以及通讯和信息技术项目;社会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如教育卫生发展。

  三是协调人。亚行重视对沿线国家贸易政策的协调提供技术援助、支持过境运输协定和购售电协议的签订,推动国家之间互联互通项目的设计论证、融资安排以及项目实施与协调。在以交通运输硬件建设为重点的同时,实现人员和货物互联互通的有效性。亚行十分重视贸易便利化建设,促进参与国简化和协调海关程序,提高海关现代化建设和数据交换,支持国家单一窗口和区域平台开发,实现国家单一窗口联网。在支持能源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跨境输变电线网建设、区域能源通道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区域能源平衡的调节与监管,促进跨境能源交易等。对一些耗资巨大、工程实施难的跨境交通与能源项目,亚行通过提供技术援助支持项目可行性分析与工程设计,帮助各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动员公共与私人部门资金参与项目融资。

  作为国际金融组织,亚行还高度重视项目准备的质量和采购的规范、严格执行环境和社会保障标准,注意促进受援国政策改革、技术引进和创新,重视项目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这些对“一带一路”项目建设都有着有益的借鉴作用。

  “一带一路”与国内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记者:从经济转型升级角度看,“一带一路”对于消化我国过剩产能将提供怎样的空间,能否认为这对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张文才: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南沿海地区不仅吸收了近90%外资,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使中国综合实力迅速上升,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上世纪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沿海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西部、东北部地区却仍处于严重滞后状态。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随着东部地区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西部地区在劳动力和土地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不管有没有“一带一路”,产业从东部向西部转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加快这一产业转移的进程。

  “一带一路”的提出,突破了原有区域政策囿于国内的局限,强调内外联动,在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内,调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需要指出的是,原本处于区位劣势的西部地区,现处于“一带一路”的前沿,作为交通、贸易、投资和人员交往的通道,其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甚至进一步向周边国家辐射和转移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据我们了解,亚洲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亟需发展制造业,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重点,如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等。南亚国家起点低,制造能力不强,除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外,资金和技术十分缺乏。中亚前苏联国家因历史原因,传统工业产品单一,几个油气大国严重依赖油气资源,这些国家急需发展非油气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业和有关制造业,实现经济多元化;而其他一些国家则严重依赖侨汇和少数矿产品及农产品,也需调整产业结构,这些都给中国企业转移优势产能提供了许多机会。上述许多国家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或经济特区,积极承接国内外企业落户。远在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致力于打造亚洲企业出口欧洲的门户,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已经吸引了一些中国企业入驻。除了制造业,“一带一路”涵盖能源、交通、物流、贸易、通讯、金融等众多领域,包括自由贸易园区、太阳能园区、IT园区、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合作,这些将为中国与相关国家提供巨大的产业合作与经贸合作机会。

  实现跨行业整合的城市群综合建设和跨境区域经济走廊成片开发,成为亚行升级版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这也符合中国“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全方位对接和融合的目标,这将为中国提供大量的投资机会。中国企业应该积极抓住这些机遇,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带动所在国经济增长,实现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如何助推民企

  记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财政通过PPP模式加强公私合营、财政引导基金、贴息等手段,撬动更多的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你看来,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个战略下能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张文才:“一带一路”建设资金需求巨大。根据测算,这些需求超过了各国政府以及多双边机构能够提供资金的总和。除了动员政府及多双边援助机构资金外,要大力吸引私营部门(包括通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即PPP模式)的参与。在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最基本的原则在于通过引入商业化和社会化的运营,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也可以补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亚行多年来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提供了许多投资创新举措,如对政府部门的培训,起草新的投资法律框架,甚至还包括对具体项目的组织和准备提供咨询服务等。为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发挥了有益作用。亚行并不是单就一个国家的项目提供建议,也整合跨区域的资源。此外,亚行还帮助当地政府建立基金,如帮助菲律宾建立PPP项目开发和服务监测基金。

  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将带来巨大商业机会。亚行在这些国家的项目也欢迎与私人部门合作,并相应提供担保、风险转移、贸易融资等多种产品。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开展国际业务最重要的是规避投资风险,而与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是防控投资风险的有效办法之一。中国民营企业可以作为设备提供方和工程承包方参与,中国的金融机构可参与项目的联合融资。以亚行在这些国家的项目为例,亚行鼓励各国企业参与亚行公共及私人部门贷款和赠款项目合同竞争。合同分为设备、工程承包,以及咨询服务等,合同信息将在亚行网站上公开发布。中国企业在设备和工程承包竞争中有较大优势,但在咨询服务竞争中尚有较大差距。2011年—2015年亚行设备及工程承包合同竞争中,中国企业累计中标合同数3110个,累计中标金额83亿美元,占亚行授予设备及工程承包合同总金额的20%,在各参与竞标国中排名第一。未来随着亚行以及其他多边(如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双边开发援助机构加大对亚太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随着各国加大投资力度,包括中国在内的民营企业一定会成为“一带一路”和全球及区域经济合作项目的建设者、投资方,也一定是合作的受益者。

  

  相关链接

  “一带一路”会给我国西部带来哪些利好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是引领中国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统领,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叠加效应,西部地区可以更好地利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加快开发开放步伐。从国家层面看,一是要进一步强化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通道建设,这些大通道大都经过西部地区,给渝新欧等启始于西部的中欧班列带来了机会,有利于西部地区出口加工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二是进一步强化“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支点城市建设,这有利于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发展,国家在颁布实施成渝城市群规划的基础上,还将编制实施天山北坡、关中地区、兰西、滇中、黔中等城市群规划,并一步强化重庆、成都、昆明和乌鲁木齐等国家中心城市和战略支点城市建设。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