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贸要闻

专家杨成:“一带一盟”对接为中俄合作提供强劲驱动力

发布时间:2016-11-07

应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邀请,李克强总理于11月6日至8日正式访问俄罗斯,并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约15周年以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说,此次出访再次表明,中俄发展战略的对接将为中长期内两国经济合作提供更为持久和强劲的驱动力,此次出访有望加快构建两国自贸区的进程。

  双边务实合作提升

  “总理此次访俄不仅是一次常规意义上的工作访问。”

  杨成表示,中俄两国领导人频繁的高层接触向全世界表明:这一组大国关系在中俄两国的整体外交格局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这种被相似目标、相近利益、共同挑战联系在一起的两个邻国之间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在渐入佳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话语与致力于发展全方位、均衡化战略协作的基本议程更加匹配,也彰显了国际体系转型期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中俄关系更稳定、更理性、更健康、更可靠、更有预见性的基本特征。

  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已逐渐改变过去更多受外部环境与外部压力驱动的动力机制,而更加注重“外生性”与“内生化”因素的平衡。双边层面的务实合作对于中俄关系的重要性将逐步提升,中俄经济合作的未来走向可能不再集中在普通商品和大宗商品贸易,而是呈现出逐步转向投资合作、高科技创新合作、战略性大项目合作以及地区合作四轮驱动的新格局。

  “一带一盟”对接深化构建自贸区进城有望加速

  杨成说,这次访问,两国政府首脑定会将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战略共识进一步细化为具体议程,两国构建自贸区的进程可能会加速。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是中俄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一项重要指标。杨成介绍,“一带一盟”对接面临着一些复杂因素的制约,但它们会随着中国和中央欧亚地区核心国家的群体性发展战略对接、彼此间合作的加深而消解,至少不会构成继续深化全面合作的障碍,很难想象出现那种“一带一盟”对接反而制约欧亚经济联盟一体化的悲观情境。

  相反,正是新的结构性变化要求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共同想方设法克服当下的不利因素,这在中俄、中哈、中白以及上合等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议程中都可以看到。杨成认为,只要应对得当,“一带一盟”对接是可以带来巨大的正向效应的。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这三个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并与各方都取得了新的合作共识,实践的推进表明,谨慎乐观更符合“一带一盟”对接的实际发展轨迹。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