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道路的考察
潘志平
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构建的重要内容。2015年5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重庆宣布中国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其中,六大走廊中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和“中巴”三条走廊均由新疆出境,切实体现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地位。
“新亚欧大陆桥”,即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端为濒临太平洋(601099,股吧)的中国连云港(601008,股吧),西端为大西洋(600558,股吧)畔的荷兰鹿特丹港,1990年全线接轨,1992年开启国际陆桥营运。最新的消息是,俄罗斯交通部长马克西姆·索科洛夫对记者强调中俄高铁将通过哈萨克斯坦。这意味着世界上最长的国际高铁线路将在“新亚欧大陆桥”上横空出世。“中巴”经济走廊,是正在积极构建中的由新疆喀什南下印度洋的又一经济大动脉,前景看好。以上这两条经济走廊,已有许多很好的论述和报道,兹不赘述,本文将讨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重点在道路考察。
由新疆出境奔西亚或更远的地方欧洲,中亚是绕不过去的,因此,需要认真考察通过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等国的经济走廊。
哈萨克斯坦:光明的丝绸之路
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立即得到哈萨克斯坦方面各界积极回应。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2014年11月11日提前发布的2015年国情咨文中提出“光明之路”(Сияющийпуть)新经济政策,旨在大力推动以完善交通道路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引发“光明之路”与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热议,其中的关键词是:“高度契合”“不谋而合”。
哈萨克斯坦横跨欧亚两大洲,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当然也是中亚最重要的领土大国。铁路运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铁路承载了全国70%的货物运输和60%的客运量。哈萨克斯坦铁路建设始于沙俄时代,一百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建有1.4万公里的铁路网。目前,由哈萨克斯坦出境西去有两个方向:一是北上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衔接的“新亚欧大陆桥”,一是南下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至伊朗。由于苏俄时期的建设,缺乏横贯哈萨克斯坦东西的大铁路。早在2003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曾提出建设横跨东西的准轨铁路,甚至有报道,这条准轨铁路已开工,但终因资金匮乏而未落实。总的说来,哈萨克斯坦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道路设施现代化改造亟待进行。
近年,哈萨克斯坦铁路建设有大动作,主要有: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国际铁路,以哈萨克斯坦乌津(Узень)为起点,伊朗戈尔甘(Горган)为终点,长928公里,2014年年底全线开通。纳扎尔巴耶夫认为,该铁路通过与哈国和中国的交通线对接,成为三国通往亚太地区的“新丝绸之路”。
热兹卡兹干(Жезказган)-别涅乌(Бейнеу)铁路,全长988公里,预计2016年建成,它的建成最终实现哈萨克斯坦东西部的贯通。
这样,东西纵横的哈萨克斯坦铁路网大体形成。东起中国边境阿拉山口,往西经别涅乌直通里海港口阿克陶(Актау),渡里海至阿塞拜疆,可与“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计划”(TRACECA)对接,直抵欧洲;或南转乌津,经土库曼斯坦至伊朗,再西经土耳其,也可与“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计划”对接。“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计划”已运作了十几年。2013年10月底完工的非常宏伟的伊斯坦布尔跨海隧道,就是这一“走廊”计划实施的重大成果,土耳其领导人在完工庆祝大典上兴奋地表示:从理论上讲,这条隧道将使得从伦敦乘火车经伊斯坦布尔去北京成为可能。
当然,中哈之间经济发展战略之合作与对接,不仅限于铁路,还有高速公路、航空,油气管道开发以及产能、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汉晖在接受媒体专访说:“当前,双方正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战略对接,积极开展中哈产能合作,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双方均展现出巨大的合作热情和高效务实的行动。截至目前,双方已就逾45个项目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总金额超过230亿美元。我想指出的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与相互支持是中哈关系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