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欲哭无泪!欧盟突变拒收其入伙 普京笑了
持续两年多的乌克兰危机出现了戏剧性的发展,据德国媒体3月3日报道,欧委会主席让·克罗德·容克明确表示,乌克兰在未来20至25年内不能成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这对为了加入欧盟而煞费苦心的乌克兰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而对在乌克兰危机当中面临重大考验的俄欧关系来说,这个表态又增加了新的变数。
在苦苦地等待了两年后,如今,乌克兰波罗申科政府却面临欲哭无泪的局面。欧盟委员会主席克洛德·容克3月4日在出席荷兰海牙举行的第14届诺贝特·施梅尔策讲座时明确表示,乌克兰在未来20至25年内不能成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这对为了加入欧盟而煞费苦心的乌克兰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而对在乌克兰危机当中面临重大考验的俄欧关系来说,这个表态又增加了新的变数。
泥菩萨欧盟和无底洞乌克兰
不过,只要看看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局势,便不难理解欧委会主席此时的表态。
从时间线上看,自2013年年底以来,欧洲发生了影响本地区政局的两件大事:一是乌克兰的政治和经济积弊终于由于加入欧盟的分歧升级成了政治危机,并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二是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中东局势的持续动荡和由此产生的欧洲难民潮。而在这两场危机当中,欧盟都首当其冲:乌克兰危机在欧盟边缘制造了严重的不安定因素,而中东的难民潮更是直接冲击了欧盟的秩序,使欧盟的内部陷于不稳定和动荡的状态。而欧盟之前就因为欧元区经济普遍乏力,“欧猪五国”的主权债务问题而焦头烂额,而乌克兰危机和难民大潮对本已处于岌岌可危状态的欧盟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在这些不利因素的联合打击下,欧盟现在已是风雨飘摇,本身就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正如十九世纪末形容奥匈帝国的一句名言那样,欧盟“本身变成了一条破船,哪怕再装上一箱财宝,它仍有翻沉的可能”。
当年欧盟意图吸纳乌克兰的目的在于利用乌克兰的雄厚工业基础和廉价而相对高素质的劳动力为自己乏力的经济续命,而北约则希望利用乌克兰在黑海漫长的海岸线阻断俄罗斯黑海方向的出海口。这就使得欧盟和北约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统一的乌克兰。但目前乌克兰深陷战乱、动荡、和分裂之中,其本已脆弱的经济也因为内战而损失殆尽,据估计乌克兰若要重建至少需要1000亿美元的费用,且不论本已自身难保的欧盟能不能拿得出这1000亿美元,即使欧盟出得起这1000亿美元,在目前危机看不到解决希望的情况下,乌克兰就是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而随着乌克兰丢失克里米亚以及内战的不断发展,其失去了作为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棋子的利用价值,而乌克兰以这种状态加入北约无疑会加大对北约的军事负担。乌克兰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则排名欧洲第七位,以如此巨大的体量加入欧盟和北约本就使欧盟和北约有失衡之虞,而乌克兰危机的不可收拾则使得它对于欧洲而言已经由一箱财宝彻彻底底的变成了一箱废铜烂铁,甚至是一箱遇火就炸的TNT。
因此,在欧盟自身难保,乌克兰对于西方世界已少有利用价值的情况下,将乌克兰拒之于欧盟和北约的大门外是欧盟基于当前的力量消长和自身利益的损益作出的理性选择,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此时欧盟同意吸纳乌克兰作为其成员才是匪夷所思,不可理喻的。
欧盟拒绝乌克兰加入,竟是因为他!
毫无疑问,这位欧盟重量级人物的表态彻底击碎了乌克兰人迅速融入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的幻想。如果真的要等25年,现在欧盟、美国、乌克兰的主政者都下台或死去,那只能让后来更聪明的人去解决了。这其实就是拒绝,是告诉乌克兰领导人,如果25年后你们还在台上,那时还可以谈。
想想也是,欧盟犯不着为了一个鸡肋——乌克兰,冒与俄罗斯彻底闹僵的风险。欧盟非常清楚,俄罗斯绝对不会坐视乌克兰加入欧盟甚至北约从而彻底倒向西方。
欧盟本以为2014年初乌克兰前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被推翻后,俄罗斯会在一番激烈抗议后无奈默认,就像2004年乌克兰发生了“颜.色.革.命”那样。但没料到无惧制裁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竟出兵克里米亚并果断介入乌克兰东部的战事,让欧盟和北约措手不及,颜面尽失。
决意投靠美欧的乌克兰,为何最终被美欧抛弃?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失去克里米亚后乌克兰的价值已大打折扣,原来想通过政权更迭以达到威胁俄罗斯的目的,现在反过来被俄罗斯操制。例如乌东部城市顿涅茨克、哈尔科夫和卢甘斯克实际上已脱离乌克兰倒向了俄罗斯。虽然美国是老大,欧盟也很强大,但真正要对抗俄罗斯,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其结果只能是三方都败,这不是美欧愿意看到的结果。
对此,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月的一番话作了解读。2月19日,奥巴马在加州圣地亚哥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称,美国将通过外交方面的努力来向俄罗斯施压,以使其放松对克里米亚的控制。他表示,“我们不打算对乌克兰进行军事干预。我认为即便乌克兰方面同意我们军事介入,但与俄罗斯发生冲突是不合适的,而且对乌克兰也没有好处。”
俄罗斯:命运逆转?
对于乌克兰危机重要的相关方,欧盟的这一决定必然会对俄罗斯产生影响,欧盟此举被很多人认为是慑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而向俄罗斯示好的表示,甚至是俄欧之间化解矛盾的开始。
众所周知,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空前孤立,俄罗斯与西方世界的关系跌入冷战结束以来的谷底,而在西方国家的制裁,国际油价的暴跌以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多重作用下,俄罗斯经济持续衰退。不过,俄罗斯通过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和最近同沙特达成的产量不突破一月中旬水平的协定,为自己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打开了一部分利好局面,受这些利好因素的影响,卢布兑美元的汇率在一周之内由1:75左右上涨至1:70左右,并有继续上涨的趋势。而欧盟此时将乌克兰拒之门外,以及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当中的高歌猛进(此人非常赞赏普京的施政艺术,被认为是普京的潜在盟友)都十分应景,似乎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坚冰即将融化,甚至俄罗斯会就此恢复元气。
俄罗斯的命运真会就此逆转吗?悬!
在政治上,西方世界并没有放松对俄罗斯的遏制,就在3月4日,奥巴马已经将对俄罗斯的制裁期限又延长了一年,而欧盟现在也没有放松对俄罗斯制裁的意思。美国的政治向来有务实的传统,对于美国而言,俄罗斯一直都是明确的或潜在的敌人,而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行动则加深了美国对俄罗斯“敌人”的认识,任由俄罗斯做大明显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即使特朗普本人是普京的盟友,一旦他真有机会登上大宝,也会“身不由己”地继续执行奥巴马的既定政策,而更大的可能是特朗普本人仅仅是欣赏普京的才能,意图效法普京统治美国而已。对欧盟来说,现在将乌克兰拒之门外更有“把锅甩给俄罗斯”的嫌疑,毕竟俄罗斯目前没有能力吃下乌克兰,而乌克兰危机加重的是俄罗斯周边的动荡,再加上乌克兰当局对俄罗斯的“非理性”态度,乌克兰对俄罗斯来说同样是个“烫手的山芋”,而俄罗斯陷入其中,必然会进一步消耗自身的力量,而从中抽身的欧盟,此时便可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至少保证了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可见欧盟政治家们的精明和老辣。
在经济上,虽然俄罗斯同沙特达成了冻结产量的协定,但世界经济的不景气的情况根本无法将石油价格重新推向高位。而且沙特至今在产量问题上虚与委蛇,阳奉阴违。而随着西方对伊朗制裁的解除,伊朗向世界石油市场的回归,必然使俄罗斯和沙特达成的冻结协议大打折扣。俄罗斯的经济本来就存在过度依赖油气资源的结构性问题,而在仍然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很难实现产业升级,俄罗斯的经济仍然难以摆脱长期的困境。
因此,欧盟关于将乌克兰拒之门外的决定,一定程度上确实缓解了俄罗斯的压力,在将来也能起到缓和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也不能解决俄罗斯面临的经济困境。当然,作用有限却也聊胜于无,只是可怜乌克兰,国家动乱两年有余,却最终落了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下场,或许这正是小国政治的悲剧。【国搜国际综合环球时报、观察者网、中新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