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中埃中哈在油气资源合作上有强大互补性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之间工业化水平差距较大,涵盖了工业化进程的各个阶段。沿线国家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且大多数国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中国工业化水平在沿线国家中处于上游位置。”
《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21日由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蓝皮书指出,沿线65个国家中,处于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的国家分别有14个,16个和32个。此外,还有3个国家未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
“不同国家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不一样,合作模式可以有产品间的分工合作,产品内的分工合作和资源的合作三大类产能合作模式。这三类模式也与工业化水平直接相关。”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发布会上指出,前工业化阶段主要能做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产品,但是需要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我国作为后期,和他的合作可能是产品间的分工合作;而工业化后期可能是产品内的合作,就是你提供的和我提供的都是资金密集型或者是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是产品内的分工合作。
对此,蓝皮书指出,中乌、中哈在矿产品贸易,中哈、中埃在油气资源合作上有强大互补性;此外,中尼、中越、中印贸易的互补性明显大于竞争性,合作空间大。
埃及进口商品以资源和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占14.65%,贱金属及制品12.02%,化工产品占8.79%)为主,其中,机电产品进口中有25.12%来自中国。埃及出口商品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其中矿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24.87%;乌克兰进口商品以资源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矿产品进口占29.54%,机电产品进口占16.03%,且机电产品从中国进口的比例最高(21.85%);乌克兰主要出口商品矿产品占11.32%,矿产品对中国出口的比例为最高;哈萨克的进口商品均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占很大比重(机电产品和运输设备占40.88%);出口商品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其中矿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81.59%。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矿产品资源和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中乌、中哈矿产品贸易,中哈、中埃油气资源合作所体现出的强大互补性,为互相之间经贸关系的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能源领域的合作牵涉面广,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等,中国与这些国家要重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油气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输电设施建设等,以实现各个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蓝皮书强调。
此外,在尼泊尔、越南、印度等国,进口商品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在他们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中,来自中国的比例也较大。“可以看出,中尼、中越、中印贸易互补性明显大于竞争性,合作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