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带一路”共同体
11月21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探讨了“‘一带一路’和新的机遇”议题,与会者广泛交流了对“一带一路”的期许和建议,就“打造命运、利益、责任共同体”形成了共识。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是实现公平、普惠和开放的发展。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建设能促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对外开放。从国际发展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沿线60多个国家,有很多属于相对落后、封闭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帮助沿线60多个国家融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一方面要进行各国发展规划、具体战略、项目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产能合作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要建立各种平台,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在各种不同领域进行更多的交流,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城市联盟、沿线国家旅游合作联盟、丝绸之路沿线港口联盟等,增进相互交流,探讨发展经验。此外,还需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实施项目方面的协调,处理安全等共同问题。“抓项目、抓平台、抓机制,将‘一带一路’落到实处去,同时注意加强对内、对外的说明,促进形成共识。”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亦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有史以来提出的最宏伟的倡议,任重道远。当前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讨论很热烈,但也有些国家不完全理解,甚至有担心和疑虑。如果能化解疑虑,会创造更多的机遇。“一带一路”可帮助解决世界经济需求不足的问题,但要使人理解和相信,需架设起供需间的桥梁。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主体,投资“一带一路”建设要扎扎实实、克服困难、实现共赢。
“‘一带一路’潜能巨大,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概念的重中之重。”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副首席执行官YewSungPei表示,“一带一路”涉及人流、物流、贸易流、资金流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等,实现流通必须要跟国家经济体互联互通,包括路、航空、金融等。他强调“一带一路”概念要与现有的区域合作相结合,体现发展的包容性。
孟加拉国政府与政策研究院院长赛义德·穆尼尔·卡斯鲁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非常伟大的行动方案,应是沿线国家的共同行为,是惠及民生的工程,因为其能连接中国与沿线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帮助破解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以及跨境货币交换和资金流动困难,同时促进人员交流。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带一路”提供了更好的对外投资机会,其把中国发展速度推广到沿线国家,还将增加所在国就业。
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联席主席、中国亚非发展协会副会长闫立金表示,“一带一路”为所有沿线国家以及其他的相关国家提供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将会对环印度洋文明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其理念是为了人民而依靠人民,将带动整个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每个企业、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都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参与、顺势而为,研究整个“一带一路”发展的动态,根据发展调整自己的规划,与当地的合作要考虑长远,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实现长期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
巴基斯坦驻华商务参赞埃尔法·伊克巴尔称赞“一带一路”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倡议,完全去除了殖民主义和半殖民主义的阴影,是来自中国政府的、极具智慧的、新时代的创意。她表示,中巴走廊是“一带一路”南部的延展线,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到巴基斯坦投资。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董事会秘书周巍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五矿来说是新一轮巨大的商机所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五矿集团作为国家战略金属资源的保障者,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巨大的资源潜力;第二,“一带一路”提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她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首要的出发点是商业可行,企业“走出去”后,要有国际化的胸怀、心态,相信本土化员工;要融入当地,重视文化的融合,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包括在社区建设、在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能够带动沿线国家尽快脱贫。
CCG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就“一带一路”提出建议:打造诸如“中巴经济走廊”等“一带一路”的样板,把互利合作的经验推广、拓展到其他国家;开展旅游合作作为“一带一路”的有力抓手;培养“一带一路”建设人才;打造“一带一路”联盟或者成立国际合作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