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智库助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走出去”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李思思 任沁沁)11月1日,中国民间智库国观智库在京发布《巴基斯坦投资环境及产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该报告基于“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阐述了未来巴基斯坦政治、安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投资分析与参考。
报告指出,未来巴基斯坦政局和国内安全形势将显著改善,经济增长前景广阔,产业投资具有重大机遇,预计交通基础设施、电力、纺织、电信、水污染处理、房地产等行业,将成为中国企业对巴基斯坦投资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随着中国思想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发展,来自民间智库的思想产品开始崭露头角,民间智库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在积极影响政府决策、推动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目前中国智库数量已达400余家,其中民间智库占比1/3。
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双方签署了支持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46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掀起了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的热潮。
“然而,由于缺少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众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于投资风险缺乏有效的分析和防范。”国观智库创始人任力波说,基础的判断能推动后续项目的落地,中国民间智库应当承担起这一份社会责任。
“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样板工程。”国观智库国际事业部总监彭立强说,巴基斯坦政府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及财政结构性改革均有助于经济增长,“未来对巴投资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
同时,巴基斯坦国内局势日趋稳定,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土壤。
据了解,国观智库此次发布的研究报告,其撰写、论证和修改耗时6个月,以具体产业投资研究报告和海外投资案例研究作为落脚点,并取得了巴基斯坦著名的智库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的帮助与支持,增强了针对性与可信度。
今年年初,中国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规划了中国智库发展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中国民间智库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
“民间智库应当汇聚民间智慧,成为一股新兴的理性声音和力量。”清华海峡研究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于干说,中国民间智库正在成为连接政府和社会、政策和经济的中坚力量,成为加强中国与全球合作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