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贸要闻

中亚:近在咫尺,却又何以陌生

发布时间:2015-10-20
“9·3”阅兵式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几个中亚斯坦国的方阵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当中国民众聚敛目光来看这一地域时,恍然发现这个陌生的区域,却与自己有着如此紧密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联系,一时不免陡生错愕:近在咫尺,却又何以陌生呢? 
    上溯至历史深处,中亚曾开华夏看世界之视窗。有学者指出,张骞出使西域“改变了汉朝以前的地域观念,使人们知道了新的天地”。历史学家翦伯赞甚至将其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相提并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一样。 ” 
    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亦出生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碎叶城,而城对岸,便是唐朝在西域所设的重镇。出土的文物表明,这儿不仅曾是一座边防城市,还是一座商镇,其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 
    今天,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之间拥有长达3300公里的边界线。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存有跨界民族,他们在种族、语言、宗教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如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即吉尔吉斯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等。以哈萨克族为例,自哈国实行号召世界哈萨克族回归政策以来,据官方数据,至今已有近10万中国哈萨克族人在哈萨克斯坦定居。而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企业与中亚国家的业务往来亦非常密切。 
    可是,在信息交流十分发达的今天,许多民众却叫不出中亚各国的名字,甚至以为它们在地球的另一边。中亚何以如此“陌生”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亚这一地域本身的不确定性,中亚是一个主体性不稳固的、依附性较强的存在。 
    分析人士认为,苏联解体以来,中亚新独立国家通过“去宗主国(俄罗斯)化”、“在地化”和“国际化”来构建和巩固个体与集体身份。整体而言,苏联解体后,中亚在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不再被视为由外部大国或某些集团选定的集体符号。但是,这三种范式彼此共存,并且频繁地相互影响,直接造就了中亚国家集体身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放在人类历史中,25年的独立进程的确太短。大概中亚人自己还没有搞懂“何为中亚”,这包括其核心与轮廓。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