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贸要闻

中亚经济继续向好 区域合作更趋紧密

发布时间:2018-04-02

2018年3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亚黄皮书: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发表致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蔡继辉作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肖斌副研究员介绍报告内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赵常庆研究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丁晓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和高加索室吴宏伟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室主任许涛研究员分别发言。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报告主编孙力主持。

报告指出,2017年中亚总体形势平稳发展:各国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中亚国家间合作日趋紧密;外界关注的政治局势没有发生大的震荡;安全形势相对稳定,动荡不安的阿富汗问题仍是地区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随着中亚国家间关系的改善,各国的大国平衡外交被赋予新的内涵。

展望2018年,中亚国家仍面临诸多难题需要解决:一是稳定问题。国家的稳定首先是政权的稳定。尽管中亚国家政治体制发生分化,存在总统制和议会制两种政体,但是总统仍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核心”,2017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大选前,国内各派角逐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说明总统在吉尔吉斯斯坦政治生态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二是发展问题。中亚国家经济具有强烈的对外依赖性,主要靠原材料出口,不改变这一结构,中亚国家经济难以真正独立,社会矛盾与安全挑战也会越来越严重。三是安全问题。以中亚为回流目标的“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在阿富汗北部不断增多,他们与国际恐怖势力整合重组,威胁中亚国家边境安全。地区形势的新变化要求中亚国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稳定安全,中亚五国在2017年的一系列内外举措展现出谋发展、促合作的积极态势,推动地区内外的多边合作,这种合作的意愿与行动将对中亚地区的发展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2017年,中亚国家形势相对比较平静,但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既有各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有地区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中亚国家纷纷积极制定、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地缘和资源等优势,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强调交通枢纽作用,其目的是改善民生、维护国家稳定。

报告中地区形势篇指出,2017年中亚国家经济整体向好,突出表现为国家的全球经济竞争力保持在合理水平,经济自由化程度有所提高,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与2016年相比中亚各国经济增长持续好转,仍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外贸易继续保持扩大趋势,区域内交流合作明显,经济上“联合自强”认同感增强。自2005年中亚地区主义停滞以来,中亚国家参加了由俄罗斯主导的地区间合作,随着中亚国家发展,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新总统调整对外政策,激活了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中亚国家间合作日趋紧密,地区一体化进程有望重启。从积极的方面看,中亚地区主义有利于解决中亚国家间存在的问题,促进地区治理发展。尽管中亚地区主义发展前景还不明朗,国际社会对中亚国家一体化有不同看法,中国对中亚国家紧密合作持乐见其成的立场。

报告展望2018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会更加紧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面临一些有利条件:中亚国家与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立场一致;中国在中亚国家的经贸伙伴排序上不断上升;中亚国家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与中国实施战略对接,共同制定合作发展规划;中亚国家间的关系明显改善,有利于中国与中亚开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油气能源等领域大型的多边经济合作项目;中亚国家竞相发展连接中国与欧洲、中国与西亚和南亚的经济走廊建设,通道经济效益初显;中亚国家逐步放宽对中国的签证和移民制度,有利于双方投资与旅游合作。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对外合作的方向与规划,“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历史机遇,将会加速推进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前景看好。

  《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8)》封面。


独联体国家商务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