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携手,推动中俄经贸合作迈向更高层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中俄跨境连锁加工产业链为载体,境内外园区企业达100多家,经营范围、销售市场稳步扩大,优势产业集聚效应迅速显现
日报讯 (张健 郭振田 记者 吕晓明)7月7日,东宁市一家豆制品企业的扩建项目顺利投产,以进口大豆为原料日加工腐竹70吨,产品大部分销往俄远东地区;由“中鼎牧业”投资4亿元在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乳制品深加工项目土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力争年底试车投产,企业在俄远东地区租赁牧场、养殖奶牛的计划也进展顺利……日前,记者从市商务部门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中俄跨境连锁加工产业链为载体,境内外园区企业达到100多家,经营范围、销售市场稳步扩大,优势产业集聚效应迅速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紧抓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中俄两国地区经贸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历史性机遇,以我市企业在全国首创的中俄跨境连锁加工产业链为重点,整合国内、国际多种生产要素,加快发展中俄跨境连锁加工产业链,使之成为牡丹江对外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五年来,依托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的特点,我市跨境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目前我市跨境连锁加工产业链经营范围,从最初的木材加工、服装鞋帽等少数几个行业扩展到以食品加工、石化煤化、林木林纸、轻工建材、机械电子为代表的跨境产业集群。商务部门统计显示,到今年5月底,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3亿美元,同比增长36.68%,全市地产品出口比重、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率分别达到18%和54%。
五年来,随着科技含量、产品档次稳步提升,我市跨境连锁加工产业链的产品销售市场逐步扩展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国内、国际众多战略投资者来到我市投资创业。在机电产品领域,由东宁企业用跨境连锁加工方式生产的互感器畅销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并积极开发附加值更高的新产品。中国林业集团在绥芬河、穆棱投资数十亿元,利用进口木材生产品牌家具、木制别墅等高档商品,通过先行先试成功打造了中国木业园区的新典范。
在抢抓国家和省政府最新优惠政策推动外贸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今年我市紧密追踪国内、国际消费热点谋划产业项目,进出口贸易与大项目建设取得“1+1>2”的多赢效果。“中鼎牧业”与俄罗斯、韩国方面合作开拓东北亚地区乳制品市场,随着外贸通关便利化,东宁、绥芬河积极争取设立进口牧草口岸。依托牡丹江口岸优势,今年俄罗斯进口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在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绥芬河、东宁相继展开。相关人士分析,此举不仅可以使牡丹江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俄罗斯进口水产品加工基地的城市,还将改变我国海鲜产品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市扩散的传统物流路线,成为牡丹江立足全国市场打造跨境连锁加工产业链的一个新亮点。